Skip to content

麻黃湯

出典

傷寒論

效能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適應症

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疼 ,無汗而喘。

處方

麻黃 9 、桂枝 6 、炙甘草 3 、杏仁 5 ( 一日飲片量 23 公克 ) 。

湯頭歌訣

【方源】:張仲景方

【功效】:治寒傷營、無汗。

麻黃湯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麻黃(去節)三兩、桂枝二兩、杏仁(去皮、尖)七十枚、甘草(炙)一兩。傷寒太陽表證無汗,用此發之。麻黃善發汗,恐其力猛,故以桂枝監之、甘草和之,不令大發也。按:桂、麻二湯,雖治太陽證,而先正每云皆肺藥。以傷寒必自皮毛入,而桂、麻又入肺經也。

傷寒論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