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楊氏家藏方 卷第十九

◄◄ 回「楊氏家藏方」總目錄

目次

卷第十九

小兒下

痢疾方九道

沉香斷紅丸

治小兒下利,赤多白少,或純便血,或如豆汁。

沉香(半兩)、當歸(酒浸一宿,焙乾)、川芎、白芍藥、熟乾地黃、阿膠(切碎,蛤粉炒成珠子)、續斷(六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乳食前。

梅連丸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裡急後重,可思飲食。

烏梅肉(焙)、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艾葉(醋浸一宿,炒焦)、乾薑(炮。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乳食空。

木鱉子丸

治小兒久痢,腸滑脫肛。

沉香(二錢)、枳殼(半兩,麩炒去穰)、五靈脂(半兩,微炒)、木鱉子(連殼稱,半兩,去殼用)。

上件前三味為細末,次入木鱉子同研細,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三歲兒,每服三十丸,醋調茶清送下,乳食前。

訶黎勒散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作痛,四肢瘦弱,全不飲食。

訶子(去核煨,一兩)、龍骨、地榆(炒)、當歸(洗焙)、乾薑(炮)、黃芩、白朮、陳橘皮(去白)、甘草(炙。八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空。

龍骨散

治小兒久痢脫肛。

龍骨、赤石脂、訶子(煨去核)、白朮、枳殼(麩炒,去穰。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乳食空。

胡粉散

治小兒下痢,日夜頻並。

龍骨、胡粉(炒黃色)、白礬(飛過稱)、黃連(去須。四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溫米飲調下,乳食前。

地榆湯

治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日夜頻並,羸困煩渴,全不入食。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朴(三分,生薑汁製炒)、訶子(半兩,煨去核)。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煎木瓜、棗湯調下,乳食空。

靈妙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腹痛泄瀉,下痢赤白,腸滑無度,多困嗜臥,全不入食。

人參(去蘆頭,一兩)、甘草(一錢,炙黃)、罌粟殼(二兩,切碎,用黑豆半合同炒油出,去黑豆不用)。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泄瀉,煎棗湯調下;赤白痢,煎生薑、烏梅湯調下。白多赤少,用溫酒、白湯各一半調下;赤多白少,蜜湯調下。並乳食前。

歸腸散

治小兒腸虛脫肛。

橡斗子(半兩,蜜炙黃)、木賊(半兩,燒灰留性)。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陳米飲調下,乳食前。

積聚方一十道

透關丸

治小兒脾胃挾傷,中滿哽氣。及治伏熱生涎,霍亂嘔吐;或作食癇,手足搐搦,不省人事,並宜服之。

大蒜(端小目,取去皮膜,淨用一百瓣,細切,搗爛)、硃砂(一分,細研,水飛)、蠍梢(三十五枚,去毒少炒,為末)、細松煙墨(一兩,火煅過,研為末)、巴豆(一百粒,去殼不出油研)。

上件同入瓷罐子內,密封掛通風處,百日取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至五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時候。

青礞石丸

治小兒臟腑積聚,脅肋脹硬,肌肉消瘦,不能飲食,應奶癖食積,悉能治之。

青礞石、木香、乾薑(三味各一兩)、京三稜(煨切)、枳殼(麩炒,去穰)、皂角(去皮,酥炙黃,去子)、丁香(四味各半兩)、巴豆(二錢半,去殼,出盡油,取霜)。

上件為細末,煮神麯糊為丸如黍米大。周晬兒,每服十丸,溫生薑湯送下,乳食後。

木香丸

治小兒宿滯不消,心下堅滿,腹脅脹痛,下痢少食。

丁香(三錢)、肉豆蔻(三枚,麵裹煨香)、五靈脂(一錢)、木香(一錢半)、巴豆(二枚,漿水煮去皮膜,出油,取霜)。

上件為細末,次入巴豆霜研勻,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陳橘皮湯送下,食後、臨臥。

香橘丸

治小兒脾胃挾傷,心腹脹滿,胸膈不快,哽氣喘粗,小便不利。常服寬中快膈,消化乳。食後、臨臥。

青橘皮(去白)、肉豆蔻(各二兩)、黑牽牛、木香(銼。各半兩)。

上將青橘炒黃,次下肉豆蔻、牽牛、木香略同炒轉色,併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周晬兒,每服十丸,生薑湯下,乳食後。

丁香曲糵丸

治小兒脾胃怯弱,乳食遲化,胸滿腹脹,胃冷蟲作。常服開胃口,宿冷消停滯。美飲食。

丁香(二錢半)、神麯(半兩,炒黃)、麥糵(半兩,微炒黃)、烏梅(去核,一兩)、檳榔(二枚)乾薑(半兩,炮)、陳橘皮(去白,半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三稜丸

治停積不散,腹脅脹滿,乾噦噁心,全不入食。

京三稜(煨香切)、木香、神麯(炒黃)、半夏(入生薑四兩同搗成膏,炒令黃)、陳橘皮(去白。五味各一兩)、丁香(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溫生薑湯送下,乳食後。

香蜜散

治小兒奶癖不消,心腹脹硬。

石燕子(一枚)、丁香、膩粉(別研)、密陀僧(三味各半兩)、木鱉子(去殼,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乳食空。

塌氣散

治小兒飲食不調,腹脹緊急,上氣喘粗,體腫面浮。

陳米(一合,炒黃)、青橘皮(去白,半兩。巴豆去殼二十一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甘草(一兩,微炙)、黑牽牛(一分。半生,半炒)、肉豆蔻(二枚,麵裹煨香)。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溫米飲湯調下。五歲以上一錢,不拘時候。

白朮散

治小兒脾肺不調,飲食無度,腹脹喘粗,頭面手足虛浮。

木香(一分)、白朮、青橘皮(去白)、黑牽牛(半生,半炒)、桑白皮(生。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溫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檳榔散

治小兒脾胃不和,心腹脹滿,不進乳食。

檳榔、厚朴(生薑汁製,炒。各半兩)、丁香(一分)。

上件㕮咀,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痰嗽方一十道

五香半夏丸

治小兒膈脘痞悶,氣不升降,咳嗽喘滿,嘔吐噁心,可思飲食。

沉香、檀香、丁香、木香、白豆蔻(麵裹煨香)、陳橘皮(去白。六味各二錢半)、藿香葉(去土,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半夏(生薑汁浸一宿,炒黃,三兩)。

上件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溫生薑湯送下,乳食後、臨臥。

定嗽化痰丸

治小兒風壅涎盛,咳嗽不止,呀呻有聲,睡臥不穩。

豬牙皂角(去皮弦,酥炙赤色稱)、白附子(炮)、天南星(炮)、天麻、硃砂(別研。五味各半兩)、白礬(枯,三錢)。

上件為細末,入硃砂研勻,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黃米大,別用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乳食、後服。

辰砂破涎丸

治小兒痰涎停積,結聚不散,咽膈不利,呀呻有聲,咳嗽氣粗,胸膈痞悶,一切風涎,悉皆治之。

辰砂(二錢,研)、真珠末(二錢)、半夏(二兩,湯洗去滑)、人參(去蘆頭,二兩)、青橘皮(去白,一兩)、天南星(半兩,炮)。

上件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別用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溫生薑湯送下,乳食後、臨臥。

杏靈丸

治小兒咳嗽涎盛,上氣喘急,神志昏憒。

硃砂(二錢,別研)、半夏(半兩,湯洗去滑)、五靈脂(一兩,微炒。二味取末)、甜葶藶(半兩,隔紙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蛤粉炒)。

上將葶藶、杏仁各杵成膏,同研令勻,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袞涎丸

治小兒風涎壅盛,咳嗽喘急。

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薑二兩,取汁浸一宿,焙乾)、白殭蠶(炒去絲嘴。三味各一兩)、豬牙皂角(一分,去皮弦,炙黃色)。

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茶清送下,乳食後服。

鐵液散

治小兒肺經積熱,涎盛咳嗽,睡臥不安。

鐵粉(三錢)、馬牙硝(四錢)、蛤粉(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字,溫薺汁調下,乳食後、臨臥。

溫肺湯

治小兒當風脫著,挾寒傷冷,內外合邪,客於肺臟,痰嗽氣促,睡臥不安。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白朮(三味各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蛤粉炒)、陳橘皮(去白)、甘草(炙)、五味子(四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用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放溫,乳食後服。

紫蘇飲子

治小兒咳嗽涎盛,胸膈不利,上氣喘急。及瘡疹後餘熱蓄於肺經,久咳不已。

紫蘇葉、人參(去蘆頭)、防風(去蘆頭)、桑白皮(炙黃,銼細)、麥門冬(去心)、紫菀(焙乾。六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後。

貝母散

治小兒肺感寒邪,咳嗽喘急,睡臥不安。

貝母(炮)、甘草(炙)、紫菀草(三味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蛤粉炒)。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食後。

香鈴散

治小兒咳嗽喘急,腹胸脹硬,全不思食。

黑牽牛(微炒)、木香、馬兜鈴(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諸熱方八道

犀角散

治五疳骨熱,肢體瘦悴,日晡作熱,煩渴倦怠,雖能飲食,不生肌肉。及傷寒後餘熱不解,盜汗不止。

犀角屑、地骨皮、秦艽、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頭)、枳殼(麩炒,去穰)、柴胡(去苗)、白茯苓(去皮)、鱉甲(醋浸炙)、赤芍藥、桑白皮、黃耆(以上十二味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銀棗湯

治小兒潮熱往來,睡多盜汗,肌體羸瘦,久不瘥者。

麥門冬(去心)、地骨皮、遠志(去心)、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甘草(微炙)、防風(去蘆頭。以上七味各三錢)、紫石英、石膏、羚羊角(三味。各一錢)、龍齒(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六分盞,煎四分,去滓溫服,乳食後、臨臥。

地骨皮散

治小兒寒熱更作,肌體羸瘦,煩渴引飲,不思飲食。

人參(去蘆頭)、白朮、白茯苓(去皮。三味各一兩)、前胡、地骨皮、當歸(洗焙)、陳橘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曲、桔梗(去蘆頭。七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六分盞,生薑一片,棗一枚,同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芍藥湯

治小兒身體壯熱,心腹脹滿,不思乳食,漸漸羸瘦。

人參(去蘆頭)、赤芍藥、桔梗、地骨皮、杏仁(湯浸,去皮尖,蛤粉炒。五味各半兩)、木香檳榔、甘草(微炙。三味各二兩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山葛湯

治小兒身上有赤處。按《聖惠方》云:口旁赤點若燕脂,向上皮微皴者是也。若不急治,必作壯熱、喘急危殆之疾。

黑參、黃芩、枳殼(麩炒,去穰)、葛根(四味各二錢半)、麻黃(半兩,去節)、山梔子仁(炒)甘草(炙。三味各一錢半)。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克效散

治小兒潮熱往來,久而不解,煩渴昏倦,肌瘦減食。

地骨皮(二兩)、防風(去蘆頭,一兩半)、人參(去蘆頭)、黃芩、甘草(炙)、葛根(以上四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升麻飲子

治小兒臟腑積熱,面赤煩渴,痰實不利,腸胃燥澀,一切風壅,並皆治之。

山梔子仁、防風(去蘆頭)、甘草(炙)、大黃、連翹、升麻(六味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乳食後。如大便尚未通,加芒硝半錢,再略煎,熱服。

地黃煎丸

治小兒血熱風壅。大人亦宜服之。

生乾地黃(洗切,焙乾)、熟乾地黃(洗切,焙乾。各二兩)、薄荷葉(二兩半,洗去土)、甘草(一兩半,切,微炒)、山梔子仁(一兩半)、片白腦子(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後入腦子同研勻,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二丸,溫熟水化下,乳食後、臨臥。大人每服五丸至十丸。

斑疹方一十三道

蟬蛻膏

御風邪,辟惡氣,透肌表,快瘡疹。

蟬蛻(去土)、當歸(湯洗,焙)、防風(去蘆頭)、甘草(炙)、川芎、荊芥穗、升麻(七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煎荊芥湯化下,不拘時候。

快斑散

治小兒瘡疱欲出,未能全快。

紫草茸、蟬蛻(去土)、人參(去蘆頭)、白芍藥(四味各一兩)、木通、甘草(二味各一分,炙)。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紫草散

治瘡疱已出,色不紅潤,身熱喘急,神志昏困。

紅花子(如無,紅花代之)、紫草茸(各一兩)、麻黃(去根節)、升麻(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薄荷湯入酒少許同調下,不拘時候。

再生散

治小兒瘡疱正出,忽變紫色,或作黑陷,喘急神昏。

人齒(五枚,燒灰)、蜥蜴尾(五條,燒灰)。

上件研令勻。每服半錢,溫酒或煎蔥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獨聖散

治小兒瘡疱黑陷或變紫色。

穿山甲(不以多少,燒灰)。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蔥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活血散

治瘡疹已出不快。

赤芍藥(不以多少)。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煎葡萄酒調下,不拘時候。

如聖麥門冬散

治小兒瘡疹毒氣上攻咽嗌,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桔梗(去蘆頭)、牛蒡子(各一兩。微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生用。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放溫。時時令呷,或頓灌之,乳食後。

大和散

治小兒瘡疱。及傷寒、時氣病後餘邪不解,翕翕發熱,潮熱往來者,並皆治之。

熟乾地黃(洗)、當歸(洗焙)、人參(去蘆頭)、地骨皮、赤芍藥、甘草(炙。六味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解毒散

治小兒瘡疱出足,壅盛喘急,浸淫成片,宜服此藥解之。

赤芍藥(二錢)、生乾地黃(一兩半)、犀角屑(一分)、牡丹皮(一分)。

上件㕮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參黃散

解利小兒瘡疹後一切餘毒。

大黃(濕紙裹煨)、黃芩、黑參(三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乳食後臨臥。

決明散

治小兒斑瘡,熱毒攻肝,上衝眼目,遂生障翳。

寒水石(火煅通紅取出,地土去火毒)、甘草(生用。二味各一兩)、坯子燕脂(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用生米泔水調下,乳食後。

消翳丸

治小兒斑瘡,眼生障翳。

硃砂(研)、指甲末(不拘男子、婦人,先以水淨洗指甲,拭乾,用木賊草打取細末)。

上件等分,再同研令極細,以露水搜為丸如芥子大。每用一粒,於夜臥時以新筆蘸水點在眼內,至中夜更點一粒。

蒲黃散

治小兒肝熱上攻,眼生翳膜。

蒲黃(一分)、黃連、白芨(各半兩)、黃柏(去粗皮,二兩)、赤小豆(一兩)。

上件同為細末。每用一錢,井花水調作膏子,封貼囟上,日一易之。

瘡瘍方七道

伏龍肝散

治小兒頭瘡不瘥。

鯽魚(一枚,如大者。腹下開少許,去腸,不去鱗用)、頭髮(約實一彈子大)、伏龍肝(一錢)巴豆(一枚,去殼)。

上將頭髮等三味入在魚腹中,用甘草一寸塞魚口內,盛在瓦器中固濟,炭火燒紅,無煙取出,研細,油調塗之。

神妙散

治小兒頭瘡,疳肥禿瘡。

豆豉(一合,炒焦)、白礬(半兩,枯過)、膩粉(一錢)。

上件研令極細。先淨洗瘡,剃去發,以小便一盞,燒秤錘通紅,淬入小便中,熱洗去瘡皮令淨,血出無妨,用軟帛子拭乾,生油塗藥敷之。

香粉散

治小兒一切瘡瘍久不瘥者。

白膠香(半兩,別研)、膩粉(二錢,別研)。

上件同研勻,用豬脂調敷。

前甲散

治小兒眉叢內生瘡,名曰煉銀癬。

穿山甲(前膊上鱗,不以多少,火炙焦)。

上件為細末,用生麻油調敷。

聖灰散

治小兒月蝕瘡。耳後耳下或鼻內生瘡是也。

地龍糞(韭菜地中者)。

上用炭火燒令通赤,放冷地上,用碗覆之,候冷取出,研細,以豬脂調敷。

錦鱗膏

治小兒軟癤不瘥。

鯽魚去鱗取皮,貼軟癤上,極妙。

苦參湯

小兒遍體生瘡,宜用此湯洗浴。

大黃、苦參、赤芍藥(三味各一兩)、黃柏(二兩)、蛇床子(二兩)、菝葜(四兩)。

上件㕮咀。每用一兩,水三升煎十餘沸,去滓,通手洗之。

陰腫方四道

石燕子丸

治小兒啼哭,軀氣不正,動擊於陰,偏墜腫脹,小腹作痛。

木香、檳榔(各二錢)、石燕子(二枚,火炙,醋淬七遍)、使君子肉(一錢)、郁李仁(一分,湯浸去皮,別研如膏)。

上將前四味為細末,次入郁李仁同研勻,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煎紫蘇、陳橘皮湯送下,乳食前。

金鈴散

治小兒陰核偏腫,疼痛往來。

金鈴子(一兩,取肉微炒)、馬藺花(炒黃)、茴香(炒黃)、蒔蘿(三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煎木瓜湯調下,乳食空。

茴香散

治小兒外腎腫大,脹悶作痛。

香附子(用去殼巴豆二、七粒,同炒焦,去巴豆不用)、茴香(炒。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紫蘇湯調下。如是三歲以上,服一錢,乳食空。

立消散

治小兒陰腫脹痛。

赤芍藥、赤小豆、枳殼(麩炒,去穰)。

上件等分為細末,濃煎柏枝湯調藥敷腫處,干即以柏枝湯潤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