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醫方集解
效能
補氣散寒、疏風祛濕。
適應症
中風、口眼歪斜、筋脈拘急、半身不遂、舌強不能語或神情悶亂。
處方
麻黃 2 、桂枝 2 、甘草 2 、生薑 6 、人參2 、川芎 2 、杏仁 2 、炮附子 1 、防己 2 、白芍 2 、黃芩 2 、 防風 3 、大棗 1 ( 一日飲片量 29 公克 ) 。
湯頭歌訣
【方源】:千金方
【功效】:風痙通劑。
小續命湯桂附芎 麻黃參芍杏防風
黃芩防己兼甘草 六經風中此方通
通治六經中風,喎斜不遂,語言蹇澀,及剛柔二痙,亦治厥陰風瀉。防風一錢二分、桂枝、麻黃、人參、白芍(酒炒)、杏仁(炒碾)、川芎(酒洗)、黃芩(酒炒)、防己、甘草(炙)各八分,附子四分。加生薑、大棗煎。麻黃、杏仁,麻黃湯也,治寒。桂枝、芍藥,桂枝湯也,治風。參、草補氣,芎、芍養血,防風治風淫,防己治溼淫,附子治寒淫,黃芩治熱淫。故為治風通劑。劉宗厚曰:此方無分經絡,不辨寒熱、虛實,雖多亦奚以為。昂按: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