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嚴氏濟生方」總目錄
目次
諸濕門
中濕論治
活人書云:風雨襲虛,山澤蒸氣,令人中濕,濕流關節,身體煩痛,其脈沉緩為中濕。大抵中濕變證萬端,挾風者,為煩熱,為流走,為拘急;兼寒者,為痛,為浮腫;與風寒二氣合則為痹,皆由中濕而後挾以異氣而然也。治濕之法,不可大發汗,慎不可以火攻之,唯當利其小便。醫經所謂: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撫芎湯
治濕流關節,臂疼手重,不可俯仰,或自汗,頭眩,痰逆噁心。
撫芎、白朮、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滲濕湯
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重疼,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腿膝浮腫,或小便不利,大腑溏泄。
白朮(二兩)、人參(半兩)、乾薑(炮)、白芍藥、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桂枝(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羌附湯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
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朮、甘草(炙)
上等分,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