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嚴氏濟生方 諸汗門

◄◄ 回「嚴氏濟生方」總目錄

目次

諸汗門

自汗論治

難經云:心之液為汗,凡自汗出者,皆心之所主也。人之氣血應乎陰陽,和則平,偏則病。陰虛陽必湊,故發熱自汗;陽虛陰必乘,故發厥自汗。又況傷風、中暑、傷濕、喜怒、驚悸、房室、虛勞、歷節、腸癰、痰飲、產蓐等病,皆能致之。更有盜汗一證,睡著而汗自出,亦由心虛所致。脈來微而澀,濡而虛,虛而弱,皆主自汗。

桂枝湯

治傷風,脈浮,自汗,惡風。

桂枝(不見火)、白芍藥(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發汗汗不止者,謂之漏風,宜加炮熟附子煎。

消暑丸

治中暑脈虛,自汗煩渴。

半夏(一斤,好醋五升煮乾)、茯苓(去皮,半斤)、甘草(半斤)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熟水嚥下,不拘時候。此藥臻至修治,用之極效。中暑為患,下即蘇。傷暑發熱頭痛,用之尤驗。夏中常服止渴利小便,雖多次水亦不為害,應是暑藥,皆不及之。

朮附湯

治中濕,脈細,自汗,體重。

白朮(四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甘草(炙,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耆湯

治喜怒驚恐,房室虛勞,致陰陽偏虛,或發厥自汗,或盜汗不止,悉宜服之。

黃耆(去蘆,蜜水炙,一兩半)、白茯苓(去皮)、熟地黃(酒蒸)、肉桂(不見火)、天門冬(去心)、黃根、龍骨(各一兩)、五味子、小麥(炒)、防風(去蘆)、當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發厥自汗加熟附子;發熱自汗加石斛。

耆附湯

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蜜水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