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嚴氏濟生方 宿食門

◄◄ 回「嚴氏濟生方」總目錄

目次

宿食門

宿食論治

難經云: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是知穀味五味,莫不經由口舌而入於胃也。善攝生者,謹於和調,使一飲一食,入於胃中,隨消隨化。則無滯留之患。若稟受怯弱,飢飽失時,或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滯。輕則吞酸嘔惡,胸滿噎噫,或泄或利,久則積聚,結為癥瘕,面黃羸瘦,此皆宿食不消而主病焉。大率才有停滯,當量人虛實,速宜克化之,不可後時,養成沉疴也。

黑丸子

治中脘有宿食,吞酸噁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氣,或心腹疼痛,及中虛積聚,飧泄,赤白痢下。

烏梅肉(七個)、百草霜(三錢)、杏仁(去皮尖,別研,三七枚)、巴豆(去殼並油、二枚)、半夏(湯泡七次,九枚)、縮砂仁(三七枚)

上為細末,和勻,用薄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用熟水送下,薑湯亦得,更看虛實增損丸數。或因食生冷魚膾等,用治中湯送下亦可。

如意丸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不能傳化,心下堅痞,兩脅脹滿,心腹疼痛,噫宿腐氣,及霍亂吐瀉,米穀不消,久痢赤白,膿血相雜,久病黃色羸瘦,及腹中一切食症之疾,並皆治之。

枳殼(去瓤)、檳榔、橘紅、半夏(湯泡七次)、莪朮、京三稜、乾薑(泡)、黃連(去須。各二兩)、巴豆(三七粒,連殼用)

上件,除巴豆外,銼如豆大,用好醋合巴豆煮乾,去巴豆,余藥焙,為細末,薄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茶清薑湯任下,食後臨臥服。有孕婦人不宜服。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麵,或食生果,停滯中焦,不能克化,致腹脹疼痛,嘔惡不食,或痢或秘,悉主之。

阿魏(酒浸,化,旋入)、官桂(不見火)、莪朮(炮)、麥糵(炒)、神麯(炒)、青皮(去瓤)、羅卜(炒)、白朮、乾薑(炮。各半兩)、百草霜(三錢)、巴豆(去殼油,三、七個)

上件,為細末,和勻,用薄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薑湯送下。面傷用麵湯送下,生果傷用麝香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