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婦人方上

◄◄ 回「備急千金要方」總目錄

目次

卷二、婦人方上

求子第一

(論六首、方一十五首、灸法六首、轉女為男法三首)

論曰:夫婦人之別有方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故也。是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經言,婦人者,眾陰所集,常與濕居,十四以上,陰氣浮溢,百想經心,內傷五臟,外損姿顏,月水去留,前後交互,瘀血停凝,中道斷絕,其中傷墮不可具論矣。然五臟虛實交錯,惡血內漏,氣脈損竭,或飲食無度,損傷非一,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或便利於懸厠之上,風從下入,便成十二痼疾,所以婦人別立方也。若是四時節氣為病,虛實冷熱為患者,故與丈夫同也。惟懷胎妊而挾病者,避其毒藥耳。其雜病與丈夫同,則散在諸卷中,可得而知也。然而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故養生之家,特須教子女學習此三卷婦人方,令其精曉,即於倉卒之秋,何憂畏也。夫四德者,女子立身之樞機,產育者,婦人性命之長務,若不通明於此,則何以免於夭枉者哉。故傅母之徒亦不可不學,常宜繕寫一本,懷挾隨身,以防不虞也。

論曰:人之情性皆願賢己。而疾不及人,至於學問,則隨情逐物,墮於事業,詎肯專一,推求至理,莫不虛棄光陰,沒齒無益。夫婚姻養育者,人倫之本,王化之基。聖人設教備論,厥旨後生莫能精曉,臨事之日,昏爾若愚,是則徒願賢己,而疾不及人之謬也,斯實不達賢己之趣,而妄徇虛聲以終無用。今具述求子之法,以貽後嗣,同志之士,或可覽焉。

論曰:夫欲求子者,當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與德合,並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剋,及與刑殺衝破,並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慎無措意,縱或得者,於後終亦累人。若其相生並遇福德者,仍須依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禁忌法,受胎時日推旺相貴宿日法,在二十七卷中)。

論曰:凡人無子,當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患。夫治之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藥蕩胞湯,無不有子也。

七子散

治丈夫風虛目暗,精氣衰少無子,補不足方。

五味子、鍾乳粉、牡荊子、菟絲子、車前子、菥蓂子、石斛、乾地黃、薯蕷、杜仲、鹿茸、遠志(各八銖)、附子炮、蛇床子、川芎(各六銖)、山茱萸、天雄、人參、茯苓、黃耆、牛膝(各三銖)、桂心(十銖)、蓯蓉(十銖)、巴戟天(十二銖)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為度,禁如藥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

(一方加覆盆子八銖,求子法一依後房中篇。)

朴硝蕩胞湯

治婦人立身以來全不產,及斷緒久不產三十年者方。

朴硝、牡丹、當歸、大黃、桃仁(生用,各三銖)、細辛、厚朴、桔梗、人參、赤芍藥、茯苓、桂心、甘草、牛膝、橘皮(各一銖)、虻蟲、水蛭(各十枚)、附子(六銖)

上十八味,㕮咀,以清酒、水各五升合煮,取三升,日三夜一,分四服,每服相去三時,更服如常,覆被取少汗。汗不出,冬日著火籠之。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有此惡物使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可二三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服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後仍著導藥。(《千金翼》不用桔梗、甘草)

治全不產及斷緒,服前朴硝湯後,著坐導藥方:

皂莢炙、山茱萸(《千金翼》作苦瓠)、當歸(各一兩)、細辛、五味子、乾薑(各二兩)、大黃礬石燒、戎鹽(《千金翼》作葶藶三分)、蜀椒(各半兩)

上十味為末,以絹袋盛,大如指,長三寸,盛藥令滿,納婦人陰中。坐臥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時去之,更安新者。一日一度,必下青黃冷汁,汁盡即止,可幸御,自有子。若未見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一本別有葶藶、砒霜各半兩),此藥為服朴硝湯恐去冷惡物出不盡,以導藥下之。值天陰冷不疼,不須著導藥。亦有著鹽為導藥者,然不如此藥。其服朴硝湯後,即安導藥,經一日外,乃服紫石門冬丸。

紫石門冬丸

治全不產及斷緒方。

紫石英、天門冬(各三兩)、當歸、芎藭、紫葳、卷柏、桂心、烏頭、乾地黃、牡蒙(《千金翼》作牡荊,《外臺》作牡蒙)、禹餘糧、石斛、辛夷(各二兩)、人參、桑寄生、續斷、細辛、厚朴、乾薑、食茱萸、牡丹、牛膝(各二十銖)、柏子仁(一兩)、薯蕷、烏賊骨、甘草(各一兩半)

上二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漸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熱為度。不禁房室,夫行不在,不可服。禁如藥法。比來服者,不至盡劑即有娠。

白薇丸

主令婦人有子方。

白薇、細辛、防風、人參、秦椒、白蘞(一作白芷)、桂心、牛膝、秦艽、蕪荑、沙參、芍藥、五味子、白殭蠶、牡丹、蠐螬(各一兩)、乾漆、柏子仁、乾薑、卷柏、附子、芎藭(各二十銖)、桃仁、紫石英(各一兩半)、鍾乳、乾地黃、白石英(各二兩)、鼠婦(半兩)、水蛭、虻蟲(各十五枚)、吳茱萸(十八銖)、麻布叩幞頭(一尺燒)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當有所去。小覺有異即停服。

又方、治婦人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治之方。

白薇、乾地黃、乾薑、車前子、蜀椒(各十八銖)、紫石英、藁本、石膏、菴䕡子、卷柏(各二十銖)、赤石脂(一兩)、澤蘭、白龍骨、遠志、麥門冬、茯苓、太乙餘糧(各二兩)、當歸、芎藭、蛇床子(各一兩)、白芷、覆盆子、桃仁、人參(各一兩半)、桂心、蒲黃(各二兩半)、細辛(三兩)、橘皮(半兩)

上二十八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漸增至四十丸,以知為度,亦可至五十丸。慎豬雞生冷,酢滑魚蒜驢馬牛肉等,覺有娠即停。三月正擇食時,可食牛肝及心。至四月、五月不須,但不可故殺,令子短壽,遇得者大良。

金城太守白薇丸

治月水不利,閉塞絕產十八年,服此藥二十八日有子方。

白薇、細辛(各三十銖)、人參、杜蘅(《古今錄驗》用牡蠣)、牡蒙、厚朴、半夏、白殭蠶、當歸、紫菀(各十八銖)、牛膝、沙參、乾薑、秦艽(各半兩)、蜀椒、附子、防風(各一兩半)

上十七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不知可增至四五丸。此藥不可常服,覺有娠即止,用之大驗(崔氏有桔梗、丹參各十八銖)。

論曰:古者求子,多用慶雲散、承澤丸,今代人絕不用此。雖未試驗,其法可重,故述之。

慶雲散

治丈夫陽氣不足,不能施化,施化無成方。

覆盆子、五味子(各一升)、天雄(一兩)、石斛、白朮(各三兩)、桑寄生(四兩)、天門冬(九兩)、紫石英(二兩)、菟絲子(一升)

上九味治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素不耐冷者,去寄生,加細辛四兩。陽氣不少而無子者,去石斛加檳榔十五枚,良。

承澤丸

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方。

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長(七枚)、溲疏(二兩)、藁本(一兩)、澤蘭子(五合)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大豆,先食服二丸,日三。不知稍增之。若腹中無堅癖積聚者,去亭長,加通草一兩。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乃納少蜜和為丸。

大黃丸

治帶下百病無子。服藥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長蟲及青黃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方。

大黃(破如米豆,熬令黑)、柴胡、朴硝(熬)、乾薑(各一升)、芎藭(五兩)、蜀椒(二兩)、茯苓(如雞子大一枚)

上七味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七丸,米飲下,加至十丸,以知為度,五日微下。

吉祥丸

治女人積年不孕方。

天麻、柳絮、牡丹、茯苓、乾地黃、桂心(各一兩)、五味子、桃花、白朮、芎藭(各二兩)、覆盆子(一升)、桃仁(一百枚)、菟絲子、楮實子(各一升)

上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豆大,每服空心,飲苦酒下五丸,日中一服,晚一服。

硝石大黃丸

治十二瘕癖及婦人帶下,絕產無子,並服寒食藥而腹中有癖者,當先服大丸下之,乃服寒食藥耳。大丸不下水穀,但下病耳。不至令人虛極。方見十一卷中。

秦椒丸

治婦人絕產,生來未產,盪滌腑臟,使玉門受子精方。

秦椒、天雄(各十八銖)、人參、元參、白蘞、鼠婦、白芷、黃耆、桔梗、露蜂房、白殭蠶、桃仁、蠐螬、白薇、細辛、蕪荑(各一兩)、牡蒙、沙參、防風、甘草、牡丹皮、牛膝、卷柏、五味子、芍藥、桂心、大黃、石斛、白朮(各二十銖)、柏子仁、茯苓、當歸、乾薑(各一兩半)、澤蘭、乾地黃、芎藭(各一兩十八銖)、乾漆、紫石英、白石英、附子(各二兩)、鍾乳(二兩半)、水蛭(七十枚)、虻蟲(一百枚)、麻布叩幞頭(七寸燒)

上四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若有所去如豆汁鼻涕,此是病出。覺有異即停。

灸法

婦人絕子,灸然谷五十壯。在內踝前直下一寸。

婦人絕𠻸不生,胞門閉塞,灸關元三十壯,報之。

婦人妊子不成,若墮落,腹痛,漏見赤,灸胞門五十壯,在關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二寸名子戶。

婦人絕嗣不生,灸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各百壯。婦人子臟閉塞,不受精,疼,灸胞門五十壯。

婦人絕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門十壯,三報之,穴在橫骨當陰上際。

論曰:陰陽調和,二氣相感,陽施陰化,是以有娠,而三陰所會則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精氣成於胞里。至於三月,名曰始胎,血脈不流,象形而變,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是時男女未分,故未滿三月者,可服藥方術轉之,令生男也。

丹參丸

治婦人始覺有孕,養胎並轉女為男方。

丹參、續斷、芍藥、白膠、白朮、柏子仁、甘草(各二兩)、人參、芎藭、乾薑(各三十銖)、吳茱萸、橘皮、當歸(各一兩十八銖)、白芷、冠纓(燒灰,各一兩)、乾地黃(一兩半)、蕪荑(十八銖)、犬卵(一具,干)、東門上雄雞頭(一枚)

上十九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

又方、取原蠶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

又方、取弓弩弦一枚,絳囊盛,帶婦人左臂,一法以繫腰下,滿百日去之。

又方、取雄黃一兩,絳囊盛帶之,要女者,帶雌黃。

又方、以斧一柄,於產婦臥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如不信者,待雞抱卵時,依此置於窠下,一窠兒子盡為雄也。

妊娠惡阻第二

(論二首、方四首、法二首)

論曰:何以知婦人妊娠?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無絕者,有娠也。

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者,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左右俱疾為產二子。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尺脈若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又法,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細者女。若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又法,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不然,女作男生。俱沉為產二女,不爾男作女生。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得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又遣妊娠人面南行遠,復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婦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

妊娠欲知將產者,懷妊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出也。但離經者不病也。又法,欲生,其脈離經,夜半覺痛,日中則生也。

論曰:凡婦人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或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顏色、肌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飲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則是欲有娠也。如此經二月,日後便覺不通,則結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血既閉,水漬於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劑後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體強氣盛,力足養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十數首,不問虛實冷熱,長少,殆死者,活於此方。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眩體重,四肢百節疼煩沉重,多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方。

半夏、生薑(各三十銖)、乾地黃、茯苓(各十八銖)、橘皮、旋覆花、細辛、人參、芍藥芎藭、桔梗、甘草(各十二銖)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月日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銖。若變冷下痢者,去幹地黃加桂心十二銖。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便閉塞,小便赤少者,去地黃,加大黃十八銖,黃芩六銖。余依方服一劑得下後,消息,看氣力冷熱增損方調定,更服一劑湯,便急服茯苓丸,能食便強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膩,菘菜,海藻。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煩悶,頭眩體重,憎聞飲食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肢垂弱,不自勝持,服之即效。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服此方。

茯苓、半夏、桂心(熬)、乾薑、橘皮、人參(各一兩)、白朮、葛根、甘草、枳實(各二兩)

上十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肘後》不用幹薑、半夏、橘皮、白朮、葛根,只五味。妊娠忌桂,故熬。)

青竹茹湯

治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方。

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銖)、茯苓、生薑(各一兩)、半夏(三十銖)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頻作。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方。

橘皮、竹茹、人參、白朮(各十八銖)、生薑(一兩)、厚朴(十二銖)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養胎第三

(論二首、方二十三首、禁忌一首、逐月養胎二十首)

論曰: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稟質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軍旅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書,古今箴誡,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惠,無疾,斯蓋文王胎教者也。

論曰:兒在胎,日月未滿,陰陽未備,腑臟骨節皆未成足,故自初訖於將產,飲食居處皆有禁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妊娠食驢馬肉,令子延月。食騾肉難產。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無音聲及缺唇。

妊娠食雞子及干鯉魚,令子多瘡。

妊娠食雞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蟲。

妊娠食椹並鴨子,令子倒出,心寒。

妊娠食雀肉並豆醬,令子滿面多䵟𪒟黑子。

妊娠食雀肉、飲酒,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

妊娠食鱉,令子項短。

妊娠食冰漿,絕胎。

妊娠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必半產殺人。徐之才逐月養胎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毋食腥辛,是謂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大敦、行間、太衝、中封、五里、中郄等穴是也。)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烏雌雞湯。

烏雌雞湯方

烏母雞(一隻,治如食法)、茯苓、阿膠(各二兩)、吳茱萸(一升)、麥門冬(五合)、人參、芍藥、白朮(各三兩)、甘草、生薑(各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去雞下藥,煎取三升,納酒三升,並膠烊盡,取三升,放溫,每服一升,日三。

補胎湯

若曾傷一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細辛(一兩)、防風(二兩)、乾地黃、白朮(各三兩)、生薑(四兩)、吳茱萸、大麥(各五合)、烏梅(一升)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多寒者,倍細辛、茱萸。熱多,渴者,去之,加天花粉二兩。若有所思去大麥,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參一兩。)

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辛臊,居處必靜,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結。

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膽竅、邱墟、付陽、絕骨、外立、陽陵泉等穴是也。)足少陽內屬於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里,當慎護驚動也。

妊娠二月始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萎悴,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猝有所下,乍寒乍熱,宜服艾葉湯。

艾葉湯方

艾葉、丹參、當歸、麻黃(各二兩)、人參、阿膠(各三兩)、甘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減半去滓,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宿肥者,治如食法,割頭取血,納三升酒中相和,雞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雞,納藥煎取三升,納血酒並膠煎,取三升,分溫三服。)

黃連湯

若曾傷二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黃連、人參(各一兩)、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生地(五兩,一方用阿膠)

上五味㕮咀,以酢漿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作,若頗覺不安,加烏梅一升。加烏梅者,不用酢漿,只用水耳。

(一方用當歸半兩。)

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璣,欲子美好數視璧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

妊娠三月,手心主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郄門、曲澤等穴是也。)手心主內屬於心,無悲哀思慮驚動。

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熱小便難,不赤則黃,猝驚恐憂愁嗔怒喜頓僕,動於經脈,腹滿繞臍,苦痛,或腰背痛,猝有所下,宜服雄雞湯。

雄雞湯方

雄雞(一隻,治如食法)、黃芩、白朮、生薑(各一兩)、麥冬(五合)、芍藥(四兩)、大棗(十二枚,掰)、甘草、人參、茯苓、阿膠(各二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雞,減半,出雞納藥,煮取半,納清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盡,當溫臥。

(一方用當歸、芎各二兩,無黃芩、生薑。)

茯神湯

若曾傷三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茯神、丹參、龍骨(各一兩)、阿膠、當歸、甘草、人參(各二兩)、大棗(二十一枚)、赤小豆(二十一粒)

上九味㕮咀,以酢漿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後服一劑,腰痛者加桑寄生二兩(深師有薤白二兩,麻子一升)。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食宜稻粳,羹宜魚雁,是謂盛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

妊娠四月手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關衝、陽池、內關、三陽、天井、曲垣等穴是也。)手少陽內輸三焦,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當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

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數如淋狀,臍下苦急,猝風寒,頸項強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猝有所下,宜服菊花湯。

菊花湯方

菊花(雞子大,一枚)、麥門冬(一升)、大棗(十二枚)、人參(一兩半)、甘草、當歸(各二兩)、麻黃、阿膠(各三兩)、半夏(四兩)、生薑(五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溫臥,當汗以粉粉之,護風寒四五日。

(一方用烏雌雞一隻煮水煎藥。)

調中湯

若曾傷四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白芍、生薑(各四兩)、厚朴、枳實、生李根白皮、白朮、柴胡(各三兩)、續斷、川芎甘草(各一兩)、當歸(一兩半)、烏梅(一升)

上上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後復服一劑。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處,厚其衣服,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麥,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

妊娠五月,足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隱白、大都、公孫、商邱、三陰交、漏谷、陰陵泉等穴是也。)足太陰內輸於脾,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無大飢,無甚飽,無食乾燥,無自炙熱,無太勞倦。

妊娠五月多熱,苦頭眩,心亂嘔吐,有寒,苦腹滿痛,小便數,猝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熱;胎動無常處,腹痛悶頓欲僕,猝有所下,宜服阿膠湯。

阿膠湯方

阿膠(四兩)、人參(一兩)、生薑(六兩)、當歸、芍藥、甘草、黃芩(各二兩)、旋覆花(二合)、吳茱萸(七合)、麥冬(一升)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藥減半,納清酒三升並膠,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割取咽血納酒中,以水煮雞,以煎藥減半,納酒並膠煎,取三升半,分四服。

安中湯

若曾傷五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黃芩(一兩)、當歸、川芎、乾地黃、人參(各二兩)、甘草、芍藥(各三兩)、生薑(六兩)、麥冬(一升)、五味子、大麻仁(各五合)、大棗(三十五枚)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復服一劑。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遊於野,數觀走犬,及視走馬,食宜鷙鳥猛獸之肉,是謂變腠理,紉筋,以養其力,以堅背膂。

妊娠六月,足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萬厲、豐隆、陰市、上下廉、三里等穴是也。)足陽明內屬於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調五味,食甘美,無大飽。

妊娠六月,猝有所動不安,寒熱往來,腹內脹滿,身體腫,驚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產,手足煩疼,宜服麥冬湯。

麥門冬湯方

麥冬(一升)、人參、甘草、黃芩(各二兩)、乾地黃(三兩)、阿膠(四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五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減半,納清酒二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中間進糜粥。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煮水以煎藥。

柴胡湯

若曾傷六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柴胡(四兩)、白朮、芍藥(一方作紫葳)、甘草、麥冬、芎藭(各二兩)、生薑(六兩)、乾地黃(五兩)、大棗(三十枚)、蓯蓉(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糜粥,勿食生冷及堅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劑。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

妊娠七月手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少商、魚際、列缺、尺澤、天衍等穴是也。)手太陰內屬於肺,主皮毛,七月之時,兒皮毛已成,無大言,無號哭,無薄衣,無洗浴,無寒飲。

妊娠七月,忽驚恐搖動腹痛,猝有所下,手足厥冷,脈若傷寒,煩熱腹滿,短氣,常苦頸項及腰背強,宜服蔥白湯。

蔥白湯方

蔥白(長三四寸,十四莖)、半夏、麥冬(各一升)、旋覆花(一合)、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半)、甘草、當歸、黃耆(各三兩)、阿膠(四兩)、生薑(八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及膠煎取四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溫臥,當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黃二兩,煮、服如前法。若秋後勿強責汗。

一方以黃母雞一隻,割咽取血,納酒中煮雞,取汁以煎藥。

杏仁湯

若曾傷七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杏仁、甘草(各二兩)、紫菀(一兩)、鍾乳、乾薑(各二兩)、麥冬、吳茱萸(各一升)、粳米(五合)、五味子(五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食,七日服一劑。

一方用白雞一隻煮汁煎藥。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

妊娠八月,手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商陽、二間、合谷、上下廉、三里、曲池、肩井、肩髃等穴是也。)手陽明內屬於大腸,主九竅,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無食燥物,無輒失食,無忍大起。

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慄,腰背苦冷而痛,目䀮䀮,宜服芍藥湯。

芍藥湯

芍藥、生薑(各四兩)、厚朴(二兩)、甘草、當歸、白朮、人參(各三兩)、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㕮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一方用烏母雞煮汁以煎藥。

葵子湯

若曾傷八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葵子(二升)、甘草、厚朴(各二兩)、白朮、柴胡(各三兩)、芍藥(四兩)、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劑。

一方用烏雌雞一隻,煮水以煎藥。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髮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湧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復溜等穴是也。)足少陰內屬於腎,腎主續縷。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無處濕冷,無著炙衣。

妊娠九月,若猝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服半夏湯。

半夏湯

半夏、麥門冬(各五兩)、吳茱萸、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八合,微火上溫,分四服,痢即止。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煮汁以煎藥。

豬腎方

若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豬腎(一具)、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川芎(各三兩)、白朮(四兩)、麥冬(一升)附子(中者一枚)、大豆(三合)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劑。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于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俟時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宜服滑胎藥,入月即服。

丹參膏

養胎臨月服,令滑而易產方。

丹參(半斤)、川芎、當歸(各三兩)、蜀椒(五合,有熱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溲濕停一宿以成,煎豬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每日取如棗許,納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舊用常驗。

甘草散

令易生,母無疾病,未生一月,日預服,過三十日,行步動作如故,兒生墮地皆不自覺方。

甘草(二兩)、黃芩(一方用茯苓)、乾薑、吳茱萸、大豆黃卷、麻子仁、桂心、大麥糵、(一方用粳米,各三兩)

上八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

千金丸

主養胎,及產難顛倒胞不出,服一丸,傷毀不下,產余病汗不出,煩滿不止,氣逆滿,以酒服一丸,良。一名保生丸方。

甘草、貝母、秦椒、大豆黃卷、乾薑、桂心、黃芩、粳米(一作糯米)、石斛、石膏(各六銖)、當歸(十三銖)、麻子(三合)

上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棗湯下。

一方用蒲黃一兩。

蒸大黃丸

治妊娠養胎令易產方。

大黃(三十銖,蒸)、枳實、川芎、白朮、杏仁(各十八銖)、芍藥、乾薑、厚朴(各十二銖)、吳茱萸(一兩)

上九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滑胎令易產方

阿膠(八兩)、滑石(二兩)、車前子(一升)

上三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再,至生月乃服。藥利九竅,不可先服。

妊娠諸病第四

(此篇有十章、方八十九首、灸法三首)

第一、胎動及數墮胎(方六首、灸法一首)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動不安,腰痛已有所見方:

艾葉、阿膠、川芎(《肘後》不用)、當歸(各三兩)、甘草(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消,分三服,日三。

治妊娠胎動去血,腰腹痛方:

阿膠(二兩)、川芎、當歸、青竹茹(各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半,煮銀二斤,取六升,去銀納藥煎,取二升半,納膠令烊,分三服,不瘥仍作。

一方用甘草二兩。

蔥白湯

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痛方。

蔥白(切,一升)、阿膠(二兩)、當歸、續斷、川芎(各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銀六七兩,取七升,去銀納藥,煎取二升半,下膠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

治妊娠胎動,晝夜叫呼,口噤唇搴及下重痢不息方。

艾葉一升㕮咀,以好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更煎,取一升服。口閉者格口灌之,藥下即瘥。亦治妊娠腰痛及妊娠熱病,並妊娠卒下血。

旋覆花湯

治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常服之方。

旋覆花(一兩)、半夏、芍藥、生薑(各二兩)、枳實、厚朴、白朮、黃芩、茯苓(各三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先食服。

治妊娠數墮胎方:取赤小豆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亦治妊娠數月,月水尚來者。

又方、妊娠三月灸膝下一寸七壯。

第二、漏胞(方四首)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方:

生地黃半斤,㕮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絞去滓服之,無時,能多服佳。(姚大夫加黃雌雞一頭,治如食法,崔氏取雞血和藥中服之。)

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胞,血儘子死方:

乾地黃,搗末,以三指撮,酒服,不過三服。

又方、生地黃汁一升,以清酒四合,煮三四沸,頓服,不止頻服。

又方、乾薑(二兩)、乾地黃(四兩)

上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再,三服。

第三、子煩(方二首)

竹瀝湯

治妊娠常苦煩悶,此是子煩。

竹瀝(一升)、麥冬、防風、黃芩(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再作。

又方、時時服竹瀝隨多少取瘥止。

第四、心腹腰痛及脹滿方(二十首)

治妊娠心痛方:

青竹皮一升,以酒二升煮三兩沸,頓服之。

又方、破生雞子一枚,和酒服之。

又方、白蜜(三兩)、羊脂(八兩)、青竹茹(一升)

上三味合煎,食頃服如棗核大三枚,日三。

又方、蜜一升,和井底泥,泥心下。

又方、燒棗二七枚為末,童便服立愈。

治妊娠腹中痛方:

生地黃三斤,搗絞取汁,用清酒一升,合煎減半頓服,良。

又方、燒車釭脂,納酒中服,亦治妊娠咳嗽,並難產三日不出。

又方、取蜜一升,頓服,良。

治妊娠腹中滿痛入心,不得飲食方:

黃芩(三兩)、白朮(六兩)、芍藥(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半日令藥盡。微下水,令易生,月飲一劑為善。

治妊娠忽苦心腹痛方:

燒鹽令赤熱,三指撮,酒服之立瘥。

治妊娠傷胎結血心腹痛方:

取小兒尿二升,頓服之立瘥,大良。

治妊娠中惡心腹痛方:

新生雞子二枚,破著杯中,以糯米粉和如粥,頓服。亦治妊娠猝胎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

又方、以水三升洗夫靴,剔汁溫服。

治妊娠中蠱心腹痛方:

燒敗鼓皮,酒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主姓名。

治妊娠腰痛方:

大豆二升,以酒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亦治常人猝腰痛。

又方、麻子三升,以水五升,煮取汁三升,分五服,亦治心痛。

又方、香豉(二兩)、榆白皮(三兩)

上二味熟搗,蜜丸如桐梧子大,服二七丸。亦治心痛。

又方、燒牛屎焦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地黃汁八合,酒五合,合煎,分溫服。

治妊娠脹滿方:

秤錘燒之,淬酒中服。亦治妊娠猝下血。

第五、傷寒(方一十六首)

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肢節煩疼方:

石膏(八兩)、大青、黃芩(各三兩)、蔥白(切,一升)、前胡、知母、梔子仁(各四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五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久再服。

治妊娠頭痛壯熱,心煩嘔吐、不下食方:

知母(四兩)、粳米(五合)、生蘆根(一升)、青竹茹(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緩緩飲之,盡更作,瘥止。

治妊娠傷寒服湯後,頭痛壯熱不歇,宜用此湯拭其身:

麻黃(半斤)、竹葉(切,一升)、石膏末(三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冷,以拭身體。又以故布㩉頭額胸心,燥則易之,患瘧者加恆山五兩。

治妊娠傷寒方:

蔥白(十莖)、生薑(二兩,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取汗。

治妊娠中風寒熱,腹中絞痛,不可針灸方:

鯽魚一頭,燒作灰,搗末,酒服方寸匕,取汗。

治妊娠遭時疾,令子不落方:

取灶中黃土,水和塗臍,干復塗之。一方酒和塗方五寸。又泔清和塗之並佳。

又方、犬尿泥塗腹,勿令乾。

治妊娠熱病方:

蔥白(五兩)、豆豉(二升)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取汗。

又方、蔥白一把,以水三升煮,令熟服之,取汗,食蔥令盡。亦主安胎。若胎已死者,須臾即出。

又方、車轄脂,酒服,大良。

又方、井底泥,泥心下三寸,立愈。

又方、青羊屎,塗腹上。

又方、水服伏龍肝一雞子大。

治大熱煩悶者方:

葛根汁二升,分三服,如人行五里久進一服。

又方、燒大棗七枚為末,酒和服。

又方、槐實燒灰,取方寸匕,酒和服。

第六、瘧病(方二首)

妊娠患瘧方:

恆山(二兩)、甘草(一兩)、黃芩(三兩)、烏梅(十四枚)、石膏(八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水各一升半,合漬藥一宿,煮三四沸,去滓,初服六合,次服四合,後服二合,凡三服。

又方、恆山、竹葉(各三兩)、石膏(八兩)、粳米(一百粒,崔氏《外臺》作糯米,《集驗》、《救急》作秫米)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第一服取未發前一食頃服之,第二服取臨欲發服之,餘一服用以塗頭額及胸前五心,藥滓置頭邊,當一日勿近水及進飲食,過發後乃進粥食。

第七、下血(方十一首)

治妊娠忽暴下血數升,胎燥不動方:

榆白皮(三兩)、當歸、生薑(各二兩)、乾地黃(四兩)、葵子(一升,《肘後》不用)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服之。甚良。

馬通湯

治妊娠猝驚奔走,或從高墮下,暴出血數升方。

馬通汁(一升)、乾地黃、阿膠(各四兩)、當歸、艾葉(各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馬通汁及膠,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

膠艾湯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頓僕失踞,胎動不下,傷損,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見,及胎奔上搶心,短氣方。

艾葉(三兩)、阿膠、川芎、白芍、甘草、當歸(各二兩)、乾地黃(四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好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更上火令消盡,分三服,日三,不瘥更作。

治妊娠猝下血方:

葵子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瘥止。

又方、生地黃切一升,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治落身後血。

又方、葵根莖燒作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蟹爪湯

治妊娠僵仆失據,胎動轉上搶心,甚者血從口出,逆不得息,或注下血一斗五升,胎不出,子死則寒熨人腹中,急如產狀,虛乏少氣,困頓欲死,煩悶反覆,服藥母即得安,下血亦止,其當產者立生方。

蟹爪(一升)、甘草、桂心(各二尺)、阿膠(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東流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膠烊盡,能為一服佳,不能者食頃再服。若口急不能飲者,格口灌之,藥下便活也,與母俱生。若胎已死,獨母活也。若不僵仆,平安妊娠無有所見,下血服此湯即止。或云桂不安胎,亦未必爾。

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方:

丹參十二兩,㕮咀,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又方、地黃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

又方、桑蠍蟲屎燒灰,酒服方寸匕。

香豉湯

治半產,下血不盡,苦來去煩滿欲死方。

香豉一升半,以水三升煮三沸,漉去滓,納鹿角末一方寸匕,頓服之,須臾血自下。鹿角燒亦得。

第八、小便病(方十五首、灸法一首)

治妊娠小便不利方:

葵子(一升)、榆白皮(一把,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五沸,每服一升,日三。

又方、葵子、茯苓(各一兩)

上二味為末,以水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利則止。(仲景云: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治妊娠患子淋方:

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方、葵根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妊娠小便不通利方:蕪菁子十合為末,水和服方寸匕,日三。

治妊娠尿血方:

黍穰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婦人無故尿血方:

龍骨五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久者二十服愈。

又方、爪甲、亂髮

上二味並燒灰,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飲服亦得。

又方、桂心、鹿角屑、大豆黃卷(各一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取夫爪甲燒作灰,酒服之。

又方、取故船上竹茹,曝乾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亦主遺尿。

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方:

白薇、芍藥(各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礬石、牡蠣(各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

又方、胡燕窠中草燒末,酒服半錢匕,亦治丈夫。

又方、燒遺尿人薦草灰,服之瘥。

又方、灸橫骨當陰門七壯。

第九、下痢(方八首、灸法一首)

治妊娠下痢方:

人參、黃芩、酸石榴皮(各三兩)、櫸皮(四兩)、粳米(三合)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白楊皮一斤㕮咀,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小升,分三服。

又方、燒中衣帶三寸為末,服之。

又方、羊脂如棋子大十枚,溫酒一升,投中頓服之,日三。

治妊娠患濃血赤滯、魚腦白滯,腹臍絞痛,不可忍者方:

薤白(切,一升)、酸石榴皮、阿膠(各二兩)、黃柏(三兩,《產寶》作黃連)、地榆(四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

治妊娠注下不止方:

阿膠、艾葉、酸石榴皮(各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

治妊娠及產已寒熱下痢方:

黃連(一升)、黃柏(一斤)、梔子(二十枚)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兩,生薑二兩。亦治丈夫常痢。

治婦人痢、欲痢輒先心痛腹脹滿,日夜五六十行方:

石榴皮、曲、黃柏(一作麥糵)、烏梅、川連、艾(各一兩)、防己(二兩,一作防風)、阿膠乾薑(各三兩)、附子(五兩)

上十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日三,漸加至三十、四十丸。

治婦人水泄痢方:

灸氣海百壯三報。

第十、水腫(方五首)

治妊娠體腫有水氣,心腹急滿方:

茯苓、白朮(各四兩,崔氏無術)、黃芩、杏仁(各三兩)、旋覆花(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鯉魚湯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方。

鯉魚(一頭,二斤)、白朮(五兩)、生薑(三兩)、芍藥、當歸(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魚,熟澄清,取八升,納藥煎,取三升,分五服。

治妊娠毒腫方:

蕪菁根洗淨去皮,搗酢和如薄泥,勿令有汁,猛火煮之二、三沸,適性敷腫以帛急裹之,日再。寒時溫覆。非根時用子,若腫在咽中,取汁含咽之。

又方、燒𤚩牛屎酢和敷之,干則易,亦可服方寸匕,日三。

治妊娠手腳皆腫攣急方:

赤小豆(五升)、商陸根(一斤,切)

上二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稍稍飲之,盡更作。一方加澤漆一斤。

產難第五

(論一首八條、方二十一首、針法一首)

論曰:產婦雖是穢惡,然將痛之時,及未產已產,並不得令死喪汙穢家人來,視之則生難,若已產者則傷兒也。

婦人產乳,忌反支月。若值此月,當在牛皮上,若灰上勿令水血惡物著地則殺人。及浣濯衣水,皆以器盛,過此忌月乃止。

凡生產不依產圖,脫有犯觸,於後母子皆死,若不至死,即母子俱病,庶事皆不稱心。若能依圖,無所犯觸,母即無病,子亦易養。凡欲產時特忌多人瞻視,惟得二三人在旁,待產訖,乃可告語諸人也。若人眾看視,無不難產。

凡產婦第一不得匆匆忙怕,旁人極須穩審,皆不得預緩預急及憂悒,憂悒則難產。若腹痛眼中火生,此兒迴轉,未即生也。兒出訖,一切人及母皆忌問是男是女,兒始落地,與新汲井水五咽,忌與暖湯物,勿令母看視穢汙。

凡產婦慎食熱藥、熱面,食常識此。飲食當如人肌溫溫也。

凡欲臨產時,必先脫尋常所著衣,以籠灶頭及灶口,令至密即易產也。

凡產難及子死腹中,並逆生與胞胎不出,諸篇方可通檢用之。

治產難,或半生,或胎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著脊及坐草數日不產,血氣上搶心,母面無顏色,氣欲絕者方:

醇酒(二升)、白蜜、成煎豬膏(各一升)

上三味合煎取二升,分再服。不能再服,可隨所能服之。治產後惡血不除,上搶心,痛煩急者,以地黃汁代醇酒。

治產難方:

槐枝(切,二升)、榆白皮(切)、大麻仁(各一升)、瞿麥、通草(各五兩)、牛膝(四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

又方、吞皂莢子二枚。

又方、取厠前已用草二七枚,燒灰水調服之。

又方、令夫唾婦口中二七過立出。

又方、針兩肩井入一寸瀉之,須臾即分娩。

治產難三日不出方:

取鼠頭燒作屑,井花水服方寸七,日三。

又方、車軸脂吞大豆許兩丸。

又方、燒藥杵令赤,納酒中飲之。

又方、燒大刀環,以酒一杯沃之,頓服即出,救死不分娩者。

治產難累日,氣力乏盡,不能得生,此是宿有病者方:

阿膠(二兩)、赤小豆(二升)

上二味以水九升,煮豆令熟,去滓,納膠令烊,一服五合,不覺更服,不過三服即出。

又方、槐子(十四枚)、蒲黃(一合)

上二味合納酒中溫服,須臾,不生再服之。水服亦得。

又方、生薑汁、生地黃汁(各半升)

上二味合煎熟,頓服之。

治產難及日月未足而欲產者方:

知母一兩為末,蜜丸如兔屎大,每服一丸,痛不止更服一丸。

羚羊角散

治產後心悶,是血氣上衝心所致者方。

羚羊角一枚,燒作灰,治下篩,以東流水服方寸匕,若不瘥,須臾再服。取悶瘥乃止。

又方、羖羊角燒作灰,以溫酒服方寸匕,不瘥須臾再進。(《備急方》以治產難)

治產乳運絕方:

半夏一兩搗篩,丸如大豆,納鼻孔中即愈。此扁鵲法也。

又方、神麯末,水服方寸匕。亦治難產。

又方、赤小豆搗為散,東流水服方寸匕,不瘥更服。

又方、含釅醋潠面即愈,凡悶即潠之愈。

又方、取釅醋和產血如棗大服之。

治心悶方:

產後心悶,眼不得開,即當頂上取發如兩指大,強以人牽之,眼即開。

子死腹中第六

(論一首、方十七首)

論曰:凡婦人產難,死生之候,母面赤,舌青者,兒死母活。母唇口青,口兩邊沫出者,母子俱死。母面青,舌赤,口中沫出者,母死子活。

治動胎及產難,子死腹中,並妊娠二兒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胎安,神驗方:

蟹爪(一升)、甘草(二尺)、阿膠(三兩)

上三味以東流水一斗,先煮蟹爪、甘草得三升,去滓,次納膠令烊,頓服之,不能分再服,若人困拗口納藥,藥入即活,煎藥作東向灶,用葦薪煮之。

真珠湯

治胎死腹中方。

熟真珠(一兩)、榆白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立出。

治子死腹中不出方:以牛屎塗母腹上,立出。

又方、取灶心黃土三指撮,以酒服之立出。土當著兒頭上,亦治逆生及橫生不出,手足先見者。

又方、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飲之。

又方、酢二升,拗口開灌之。

又方、吞槐子二七枚,亦治逆生。

又方、三家雞卵各一枚,三家鹽各一撮,三家水各一升,合煮,令產婦東向飲之,立出。

又方瞿麥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服一升,不出再服。

治胎死腹中,乾燥著背方:

葵子(一升)、阿膠(五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

治妊娠未足月而胎卒死不出,其母欲死方:

以苦酒濃煮大豆,每服一升,死胎立出。不能頓服,分再服。

一方用醇酒煮大豆,亦治積聚成瘕。

治妊娠胎死腹中,若子生,胞衣不出,腹中引腰背痛方:

甘草(一尺)、筒桂(四寸)、雞子(一枚)、蒲黃(二合)、香豉(二升)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胎胞穢惡盡去,大良。

治妊娠得病須去胎方:

以雞子一枚,鹽三指撮和服立下。(此與阮河南療難產相同)

又方、麥芽一升為末,蜜和一升,服之立下。

又方、七月七日神麯三升,酢一升,煮兩沸,宿不食,平旦頓服之即下。

又方、大麥曲五升,酒一斗,煮三沸,去滓,分五服,令盡,當宿勿食,其子如糜,令母肥盛無疾苦。

逆生第七

(論一首、方十四首)

論曰:凡產難,或兒橫生、側生,或手足先出,可以針錐刺兒手足,入一二分許,兒得痛驚轉即縮,自當回順也。

治逆生方:

以鹽塗兒足底,又可急爪抓之,並以鹽摩產婦腹上即愈。

又方、以鹽和粉塗兒足下即順。(《子母秘錄》云:以鹽和胡粉。)

又方、取梁上塵如彈丸許二枚,治末三指撮,溫酒服之。

治逆生及橫生不出,手足先見者方:

燒蛇蛻皮為末,服一刀圭,(亦云三指撮),面向東,酒服即順。

又方、取蟬殼二枚,治為末,三指撮許,溫酒服之。(崔氏《外臺》、《子母秘錄》作彈丸二枚為末,酒服。)

又方、取夫陰毛二七莖,燒,以豬膏和丸如大豆,吞之,兒手即持丸出,神驗。

又方、取蛇蛻皮燒灰,豬膏和丸,向東服。

又方、以手中指取釜底墨交畫兒足下即順生。

又方、取父名書兒足下即順生。

治橫生及足先出者方:

取梁上塵灶突墨,酒服之。

又方、取車釭中脂,書兒足下及掌中。

治縱橫生不可出者方:

菟絲子末,酒若米汁服方寸匕,即生。車前子亦好,服如上法。

又方、以若酒服灶突墨塵。

治產時子但趨穀道方、熬鹽熨之自止。

胞胎不出第八

(方二十二首)

牛膝湯

治產兒胞衣不出、令胞爛方。

牛膝、瞿麥(各一兩)、當歸、通草(各一兩半)、滑石(二兩,一作桂心二兩)、葵子(半升)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產難,胞衣不出橫倒者,及兒死腹中,母氣欲絕方:

半夏、白蘞(各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服方寸匕,產難一服,橫生二服,倒生三服,兒死四服。亦可加代赭、瞿麥各二兩為佳。

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之方:

取榆白皮細切,煮汁三升,服之即下,難生者亦佳。

又方、牛膝(三兩)、葵子(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澤蘭葉(三兩)、滑石(五合)、生麻油(二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澤蘭取七合,去滓,納滑石、麻油,頓服之。

治胞衣不出方:

取小麥合小豆,煮令濃,飲其汁立出。亦治橫逆生者。

又方、瓜瓣二七枚,服之立出,良。

又方、取水煮弓弩弦,飲其汁五合,即出。亦可燒灰,酒服。

又方、取宅中所埋柱,掘出取坎底,當柱下土大如雞子,酒和服之良。

又方、墨三寸為末,酒服。

又方、取蒲黃如棗許,以井花水服。

又方、苦酒服真珠一兩。

又方、雞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飲之。

治逆生胎不出方:

取灶屋上墨,以酒煮一兩沸,取汁飲之。

治產後胞不得出方:

井底土如雞子中黃,以井花水和服之,立出。

治子死腹中,若衣不出,欲上搶心方:

急取蟻蛭土三升,熬令熱,囊盛熨心下,令胎不得上搶心,良。

又方、末灶突中墨三指撮許,以水若酒調服之,立出,當著兒頭生。

又方、取夫內衣蓋井上,立出。

又方、取炊蔽當戶前燒服之。

下乳第九

(方二十一首)

鍾乳湯

治婦人乳無汁方。

石鐘乳、硝石(一用滑石)、白石脂(各六銖)、通草(十二銖)、桔梗(半兩、切)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三沸,三上三下,去滓,納硝石,令烊,分服。

又方、石鐘乳、通草(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粥飲服方寸匕,日三。後可兼養兩兒。(通草橫心者是,勿取羊桃根色黃無益)一方二味,酒五升,漬一宿,明旦煮沸,去滓,服一升,日三,夏冷服,冬溫服。

又方、石鐘乳(四兩)、甘草(二兩,一方不用)、漏蘆(三兩)、通草、栝蔞根(各五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云用栝蔞實一枚)

又方、石鐘乳、通草(各一兩)、漏蘆(半兩)、桂心、甘草、栝蔞根(各六銖)

上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最驗。

又方、石鐘乳、漏蘆(各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即下。

漏蘆湯

治同前。

漏蘆、通草(各二兩)、石鐘乳(一兩)、黍米(一升)

上四味㕮咀,米宿漬揩撻,取汁三升,煮藥三沸,去滓。作飲飲之,日三。

漏蘆散

治同前。

漏蘆(半兩)、石鐘乳、栝蔞根(各一兩)、蠐螬(三合)

上四味治下篩,先食糖水,服方寸匕,日三。

單行石膏湯

治同前。

石膏四兩研細,以水二升,煮三沸,稍稍服,一日令盡。

麥門冬散

治同前。

麥門冬、石鐘乳、通草、理石

上四味各等分,治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麥門冬、通草、理石、石鐘乳、土瓜根、大棗、蠐螬

上七味等分,治下篩,食畢用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母豬蹄一具,粗切,以水二斗熟煮,得五六升汁飲之,不出更作。

又方、豬蹄(二枚,熟炙,捶碎)、通草(八兩,切細)

上二味以清酒一斗浸之,稍稍飲之,不出更作。(《外臺》豬蹄不炙,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酒,四升更煮,飲之。)

又方、栝蔞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分三服。

又方、栝蔞根、漏蘆(各三兩)、石鐘乳(四兩)、白頭翁(一兩)、滑石、通草(各二兩)

上六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取栝蔞子尚青色大者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黃色小者用二枚亦好。

又方、土瓜根治下篩,服半錢匕,日三。乳如流水。

單行鬼箭湯

治同前。

鬼箭五兩,以水六升,煮取四升,每服八合,日三。亦可燒作灰,水服方寸匕,日三。

甘草散

治同前。

甘草(一兩)、通草(三十銖)、石鐘乳(三十銖)、雲母(二兩半)、屋上散草(二把,燒成灰)

上五味治下篩,食後溫漏蘆湯服方寸匕,日三,乳下止。

又方、燒死鼠作屑,酒服方寸匕,日三,立下,勿令知。

又方、燒鯉魚頭為末,酒服三指撮。

鯽魚湯

下乳汁方。

鯽魚(一尾,長七寸)、豬肪(半斤,切)、漏蘆、石鐘乳(各八兩)

上四味,切豬肪,魚不須洗治,以清酒一斗二升合煮,魚熟藥成,絞去滓,適寒溫,分五服。其間相去須臾,一飲令藥力相及為佳,乳即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