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衛生寶鑑」總目錄
目次
卷十一
咽喉口齒門
龍麝聚聖丹
治心脾客熱,毒氣攻衝,咽喉赤腫疼痛,或成喉痹,或結硬不消,愈而復發,經久不瘥,或舌本腫脹,滿口生瘡,飲食難嚥,並皆服之。
南硼砂(研)、川芎(各一兩)、生地黃、犀角屑、羚羊角、南琥珀(研)、南玄參、桔梗、升麻、鉛白霜(研)、連翹(各五錢)、馬牙硝、赤茯苓(去皮)、人參、腦子(研,各三錢)、硃砂(飛)、牛黃(研,各二錢)、麝香(三錢,研)
上十八味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金箔五十片為衣,每服一丸,用薄荷湯或新汲水化下,若細嚼並噙化,津液嚥下皆可,食後臨臥服。
祛毒牛黃丸
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舌本強硬,口內生瘡,涎潮喘急,胸膈不利,不欲飲食。
人參、犀角(取末)、南琥珀(研)、桔梗、生地黃(沉水者佳)、南硼砂(各半兩)、牛黃(研,三錢半)、雄黃(一兩,飛)
南玄參、升麻(各三錢)、蛤粉(四兩水飛)、硃砂(研,七錢)、腦子、鉛白霜(各一錢)、寒水石(燒,去火毒,二兩)、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小彈子大,金箔為衣,瓷器內收,每服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或新汲水化服,亦得,食後,日進三服,噙化亦得。
硃砂膏
治鎮心、安神、解熱,又虛損、嗽血等疾。
金箔(二錢半)、硃砂(研)、真珠末、生犀、人參、甘草(炙)、玳瑁(各一兩)、牛黃、麝香、龍腦、南硼砂、羚羊角、遠志、西琥珀、安息香(酒煮,研)、赤茯苓(去皮,各半兩)、蘇合油(和藥亦得)、鐵粉(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破蘇合油和劑為小鋌子,更以金箔為衣,瓷盒內密封,每服一皂角子大,食後噙化,衛尉葉承得效,並阿膠丸相雜,服此藥活血安神,更勝如至寶丹,每兩作五鋌子。
碧玉散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或喉痹、重舌、木舌、腫脹,可服。
青黛、盆硝、蒲黃、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和勻,每用少許,干糝於咽喉內,細細嚥津,綿裹噙化亦得,若作丸,用砂糖和丸,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咽津亦得。
發聲散
治咽痛不妨咽物,咽物則微痛,不宜用寒涼藥過泄之,此妨悶明熱也。
栝蔞(一個)、白殭蠶(半兩,炒)、桔梗(新白者七錢半,炒)、甘草(二錢,炒)
上為末,每用少許,干糝咽喉中,若大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紅紫長大,而水米不下,用此藥一錢、朴硝一錢匕和勻,干糝、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此藥一錢匕,白礬半錢,細研如粉和勻,干糝之。
玄參散
治懸癰腫痛不可食。
玄參(一兩)、升麻、射干、大黃(各半兩)、甘草(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放溫,時時含咽,良驗。
增損如聖湯
治風熱上攻,沖會厭,語聲不出,咽喉妨悶腫痛,並皆治之。
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半)、防風(半兩)、枳殼(湯浸去穰,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棗許,攪勻,溫服食後。
二奇湯
治感寒語聲不出。
桔梗(三兩,蜜拌甑蒸)、甘草(二兩,半生半炒)、訶子(大者四個,去核,兩個炮,兩個生)
上為末,每服十錢匕,入砂糖一小塊,水五盞,煎至三盞,時時細呷,一日服盡,其聲速出。
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結,咽喉不利,語音不出,針經云,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啞,宜服玉粉丸。
桂(一字)、草烏(一字,炒)、半夏(洗,五錢)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開關散
治纏喉風氣息不通。
白殭蠶(直者,炒去絲嘴)、枯白礬(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水一盞調下,細細服之,不拘時候。
備急如聖散
治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喉,閉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研,生用)、白礬(飛)、藜蘆(厚者,去皮用仁,生用)、豬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每用一豆大,鼻內㗜之,立見效。
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及急喉痹。
鬱金、雄黃(各一兩)、巴豆(去,皮膜,研出油,十四枚)
上為末,醋糊為丸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
肺熱喉腥治驗
梁濟民因膏粱而飲,因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致氣出腥臭,唾涕稠黏,口舌乾燥,以加減瀉白散主之,難經云,心主五臭,入肺為腥臭,此其一也。
加減瀉白散
桑白皮(三錢)、桔梗(二錢)、地骨皮、甘草(炙,各一錢半)、知母(七分)、麥門冬、黃芩(各五分)、五味子(二十個)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忌酒面辛熱之物,日進二服,論曰,梁氏膏粱之子,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滋溢心火,刑于肺金,故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補氣,用以為君,黃芩、知母苦寒,治氣息腥臭,清利肺氣,用以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之酸溫以收肺氣,麥門冬甘苦寒、治涕唾稠黏、口舌乾燥,用以為佐,桔梗體輕辛溫,治痰逆、利咽膈,為使也。
口糜論並治法方
逆調論云,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心胃壅熱,水穀不轉,下傳小腸,以導赤散去小腸,熱五苓散瀉膀胱熱,故以導赤散、調五苓散主之。
胡黃連散
治口糜,(麻孝卿傳)
胡黃連(五分)、細辛、宣黃連(各三錢)、藿香(一錢)
上四味為末,每用半錢,干糝口內,漱千漱吐之。
綠袍散
治老幼口瘡,多時不效者。
黃柏(四兩)、甘草(炙,二兩)、青黛(一兩)
上先杵二味為末,入青黛同研勻,每用半錢,干糝口內,忌醋、醬、鹽一二日。
黃連升麻散
治口舌生瘡。
升麻(一兩半)、黃連(七錢半)
上為末,綿裹含,咽汁。
多效散
治唇緊疼及瘡。
訶子肉、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末,用少許干黏唇上,立效。
紅芍藥散
歌曰
心病口瘡,、紫桔紅蒼,、三錢四兩,五服安康。
上用紫菀、桔梗、紅芍藥、蒼朮等分為末,羊肝四兩,批開糝藥三錢,麻扎定,火內燒令香熟,空心食之,大效,後用白湯下。
遺山牢牙散
王漢卿所傳方,云折太守得之於李節使,折得此方,九十餘歲,牙齒都不曾疏豁,及無疼痛,漢卿今八十九歲,食肉能齒決之,知此方如神也。
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兩)、寒水石、白芷(各半兩)、細辛(三錢)、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對)
上七味為末,早辰用藥刷牙,晚亦如之。
玉池散
治風蛀牙疼、腫痛。
當歸、藁本、地骨皮、防風、白芷、槐花、川芎、甘草、升麻、細辛(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揩牙,痛甚即取二錢,水一盞半,黑豆半合,生薑三片,煎至一盞,稍溫漱口,候冷吐之。
救苦散
治一切牙疼及塞風蚛牙疼。
川烏、草烏、桂花、良薑、紅豆、胡椒、蓽茇、細辛(各半錢)、石膏、官桂(各三錢)
上為末,先漱淨,裡外干糝之,出涎立愈。
蓽茇散
治風蚛牙疼,兼治偏正頭疼。
蓽茇(二錢)、良薑(各一錢)、草烏(去皮尖,五分)
上為末,每用半字,先含水一口,應痛處鼻內㗜上,吐了水,用指黏藥,擦牙疼處立定。
麝香散
治牙疼,(麻孝卿傳)
銅綠(五錢)、白芨(二錢半)、白蘞(三錢半)、白礬(二錢半)、麝香(一錢)
上為末,用麝香研細入藥和勻,每用少許,貼於牙患處。
乳香丸
治走馬牙疳如神。
明乳香、輕粉(各半錢)、砒(半分,研)、麝香(少許)
上先將乳香在缽內,令一人執缽,水盆內浸缽底,一人研乳香如粉細,取出,入輕粉、麝香、砒、再研細和勻,每用以薄紙一韭葉闊,去藥內按過撏紙少許,丸如黃豆大,夜臥先漱口齒淨,後以細杖子黏藥丸,札牙疳處,至明便效,忌醬、醋、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