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楊氏家藏方」總目錄
目次
- 卷第十二
- 瘡腫方七十二道
- 獨聖膏
- 紅玉散
- 萬金膏
- 七聖散
- 麝香丸
- 追毒散
- 一醉膏
- 白玉膏
- 聖效散
- 生肌散
- 靈應膏、治諸般瘡癤,消腫定疼。
- 通靈黃金膏
- 神效血竭膏
- 沒藥膏
- 善應白膏
- 神明膏
- 靈寶膏
- 卻痛散
- 綠雲一醉散、治五毒發背及一切惡瘡。
- 白花散
- 拔毒散
- 輕黃散
- 白金散
- 替針丸
- 雄麝散
- 真珠散
- 斂毒散
- 桃紅散
- 佛手祛毒膏
- 如冰散
- 消腫散
- 密陀僧散
- 柏皮散
- 內托黃耆丸
- 內補散
- 五香散
- 乳香散
- 金銀散
- 散毒膏
- 必捷丸
- 連翹散
- 神秘散
- 麝粉散
- 解毒散
- 三黃膏
- 槐枝膏
- 停抓散
- 凌霄花散
- 麝香䕡茹散
- 獨黃散
- 雙蛇丸
- 三神散
- 洗風散
- 浣肌散
- 佛手散
- 三物浴湯
- 何首烏散
- 椒艾湯
- 五葉湯
- 香礬散
- 麝紅散
- 玉粉散
- 治痤痱法
- 百部散
- 四香散
- 荊芥湯
- 四蛻散
- 密香散
- 四白散
- 立應散
- 斂肌散
- 地龍散
卷第十一
眼目方二十八道
冀州郭家明上膏
治遠年、日近不睹光明,內外障眼,攀睛瘀肉,連瞼亦爛,隱澀難開,怕日羞明,推眵有淚,視物茫茫,時見黑花。或瞼生風粟,或翳膜侵睛,時發癢疼,並皆治療。此藥神妙無比,不可盡述。
白沙蜜(一斤)、黃丹(四兩)、硇砂(別研)、腦子(別研)、乳香(別研)、青鹽(別研)、輕粉(別研)、硼砂(別研。以上各二錢)、麝香(半錢,別研)、金星石、銀星石、井泉石、雲母(以上各一兩)、黃連(去須)、烏賊、魚骨(各半兩)。
上件藥於淨室中,不得雞、犬、婦人見。用銀、石器內,慢火先炒黃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沫散,其色皆紫。次入臘雪水三升,再熬二十餘沸。將其餘藥碾成末,一處同熬,用箸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為度。以厚皮紙三張鋪在筲箕內,傾藥在紙上,濾過,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內浸二晝夜,浸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看病眼輕重,臨晚用箸蘸藥點大眥頭,眼澀時為度。若治內障眼,用生面水和成條,捏作圈子,臨睡置眼上,傾藥在內。如此用之,一月見效。
琥珀金絲膏
治一切眼疾,退翳除昏。
黃連(去須,二兩)、草龍膽、黃柏(去粗皮)、山梔子(以上三味各一兩,一處搗碎)、青竹葉(三百葉,大者剪碎)、乳香(一分,別研)、硼砂(一分,別研)、白沙蜜(半斤)。
上件為七味,用水三升同浸一伏時,於銀、石器內慢火熬至一升,退火放冷,用夾絹袋作五、七次絞取藥汁,滓腳不用,於不透風處放一伏時,澄下腳滓,又去之。次日再傾取清藥汁,更於銀器內再以慢火熬去一半,次入白沙蜜同攪,不得住手,候有蜜香,用枝子挑出藥試之,放冷再挑起,有絲為度。用夾絹袋子入濾去滓,以瓷合盛之,方入研細生腦子一字,同膏子攪令勻。每用少許,以銅箸點之。
熊膽膏
退翳膜遮障,除昏澀隱痛;及風毒上攻,胬肉侵睛,或暴赤腫痛。
羯羊膽(一枚,大者)、白沙蜜(半兩)、杏仁(七枚,去皮尖,研)、黃連(去須,三寸,捶研)南硼砂(半錢,別研)、乳香(少許,別研)、輕粉(少許)、馬牙硝(半錢,別研)。
上先將膽汁並蜜傾在瓷盞內,次入黃連、杏仁,浸一宿,綿濾過,次下余藥。用紙兩、三重緊封口,掘地坑五寸,入藥盞坐定蓋之,三、七日取出點之。
增明膏
治眼生翳膜,隱澀難開,或暴發赤眼腫痛。
盆硝(半兩)、硼砂(三錢)、馬牙硝(一錢)、青鹽(半錢)、輕粉(半錢)、腦子(半錢)、麝香(一字)、硇砂(一字)。
上件同研令極細,每用粟米大點眼內。
春雪膏
治風毒氣攻衝眼目,翳膜遮障,隱澀難開,或發腫痛,攀睛胬肉,並皆治之。
蕤仁(二錢,去皮細研)、腦子(一錢,別研)、杏仁(十四粒,去皮尖)、朴硝(別研)、硼砂(別研。二味各半錢)。
上將蕤仁、杏仁研細,次入諸藥研勻成膏子。每用一粟米許點之。
滴金膏
治眼迎風冷淚不止。
用烏雞膽汁,臨臥點眼中。
如聖水
治赤眼腫痛生瘡。
干艾葉(燒灰炒,半錢)、黃連(去須,搗細末,抄半錢)。
上件入新瓷器內,用無油沸湯浸,稀稠得所,新水內沉令極冷,入青古老錢一文,浸兩時辰。每臨睡仰臥,用古老錢蘸藥點眼,候口中覺味苦即驗。
捲簾散
治久新病眼,昏澀難開,翳膜瘀肉,連瞼赤爛,常多冷淚,或暴發亦眼腫痛,並皆治之。
爐甘石(四兩,碎)、黃連(七錢,捶碎,水一碗煮數沸,去滓)、朴硝(半兩,研細)。
先將爐甘石末入坩堝內,歇口煅令外有霞彩為度;次入黃連、朴硝,水中浸,飛過,候乾;又入黃丹半錢,水飛過,候乾,次入:。
青鹽、膽礬、銅青(以上三味各半錢)、硇砂(別研)、膩粉(別研)、白丁香(別研)、乳香(別研)、鉛白霜(五味各一字)、黃連末(半兩)、白礬(二錢,半生半飛過)。
上件併為細末,同前件藥合和勻,每用少許點眼。
光明散
療肝經風熱,目赤睛痛,隱澀難開,經久不瘥,大能截赤眼,定疼痛。
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甘草(生用)、五倍子。
上件各等分㕮咀。每用一大匙,水一中碗入砂糖一彈子大,同煎至八分,綿濾令淨,乘熱洗至冷,覺口中苦為度。藥冷再暖,兩次洗。
青玉散
退翳除昏,消瘀肉。止眵淚,療隱澀。
龍骨(一錢)、白堊土(一錢)、銅青(半錢)、輕粉(一字)、腦子(一字)。
上件並研令細,每用一字,白湯泡洗。
黃連散
治眼瞼赤爛。
乳香(一錢半,別研)、黃連(去須,一兩)、荊芥(一百穗)、燈心(一百莖)。
上件㕮咀。每用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濾去滓,熱洗。
通聖散
治婦人血風眼。
烏賊魚骨(二錢)、銅青(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熱湯泡洗。如冷,再蕩令熱,更洗一次。
祛風散
治風眼連瞼赤爛,隱澀疼痛。
乾薑(一兩,洗淨)、銅綠(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於銅盂內以沸湯浸,澄清洗眼,漸漸閃開眼,放藥入眼內,連瞼通洗,直至藥冷住,閉眼少時方開。洗之半月,赤爛自除。如冷,再蕩令熱,更洗一次。
攻毒散
治風毒上攻,兩眼暴赤腫痛,隱澀難開。
乾薑(不以多少)。
上件㕮咀。每用二錢,以薄綿緊裹,沸湯泡,乘熱洗之。如冷,再蕩令熱,洗一次。
銅青丸
治暴赤眼,腫痛難開,或生翳障。
銅青(一錢)、杏仁(四枚,去皮尖)、輕粉(少許)。
上並研令細,搜和分作四丸。每用一丸,湯化開洗。
如勝散
治暴赤眼,昏澀羞明癢痛。
白礬(生,二錢半,研)、川烏頭(去皮,二錢半,瓦上焙)、黃連(去須,二錢)。
上件為細末,入白麵半錢和勻,取生薑、薄荷汁調作靨子,貼太陽穴。
頑荊散
治一切眼疾。
頑荊葉、全蠍(去毒炒)、躑躅花、川芎(四味各一分)、香白芷、細辛(去葉土)、鵝不食草(三味各半錢)、薄荷葉(四錢)、鬱金(二錢。以上九味同為細末)、雄黃(別研)、沒藥(別研)乳香(別研。三味各半錢)、盆硝(四錢,別研)、腦子(一字,別研)。
上件細末,入研者藥令勻。每用少許,含水搐鼻中。
通頂散
治風毒攻眼,並夾腦風。
川芎、細辛(去葉土)、香白芷、藿香葉(去土。四味各七錢)、躑躅花、穀精草(二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先含新汲水一口,然後挑少許搐在鼻內,以手揉兩太陽穴。
曾青散
治風熱攻眼,赤腫疼痛,眵淚難開。
盆硝(一兩)、青黛(二錢)、沒藥(一分)、乳香(一分)。
上件研勻,每用少許搐入鼻中。
車前子丸
治肝臟氣虛,下元不足,眼目常昏,或生翳障。
車前子(一兩)、菟絲子(酒浸取末,一兩)、蔓荊子(炒)、決明子(揀淨,炒)、白茯苓(去皮)黃連(去須)、白芍藥(五味各一兩半)、地骨皮(淨洗去土)、牛膝(酒浸一宿,焙乾)、黃耆(三味各一兩二錢半)、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下,不拘時候。
補青丸
養肝益精,滋榮目力。
菟絲子(一斤,洗淨,用酒浸三宿,炒,別杵末)、熟乾地黃(洗焙,一斤)、車前子(炒)、枸杞子(揀淨)、地骨皮(洗淨去土)、白茯苓(去皮)、甘菊花(五味各半斤)。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食後。
菊精丸
治眼目昏暗,視物不明,眵淚難開。久服能夜看細書。
巴戟(水浸去心,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切焙)、五味子(三兩)、枸杞子(揀淨,四兩)、甘菊花(五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送下,食空。
蟬花散
治肝經蘊積風毒,上攻眼目,腫痛昏暗。或生翳膜,視物不明。
蟬蛻(去土,半兩)、蒼朮(二兩半,米泔浸一宿,切焙)、荊芥穗、甘草(炙)、木賊(去節。三味各一兩半)、密蒙花、甘菊花、旋覆花、黃連(去須)、石決明(火煅)、草決明、黃芩、穀精草、仙靈脾、青葙子、薄荷葉(去土)、羌活(去蘆頭)、川芎、防風(去蘆頭)、白蒺藜(炒去刺。十五味各一兩)、細辛(去葉土,半兩)、羯羊肝(一具,切,焙乾)。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用川椒湯調下,茶清亦得,食後。
糖煎散
治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疼痛,視物不明,隱澀難開。
草龍膽、漢防己、大黃(微煨)、荊芥穗、赤芍藥、當歸(洗焙)、甘草(炙)、防風(去蘆頭。以上八味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川芎(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砂糖如彈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防風荊芥散
治風毒攻注眼目,常多昏暗,冷淚不止。
當歸(洗焙)、川烏頭(炮,去皮尖)、羌活(去蘆頭)、防風(去蘆頭)、栝蔞根、荊芥穗、木賊(去節。七味各一兩)、甘草(半兩炙)、烏賊魚骨(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食後。
復明散
治大人、小兒斑瘡入眼,或成翳膜,或眼睛高出而不枯損者,雖年歲深遠,並可治之。
草龍膽(去蘆頭)、麻黃(去節)。
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炙鼠肝香熟蘸藥食之,日二服。服藥五、六日後,眼白晴與翳膜皆粉紅色,眼覺癢澀,不得揉動,亦不可疑,此是翳膜漸退也,頻頻用溫鹽湯洗之。病大者,日三服。小兒更量大小,加減服之。如不食鼠肝,只用第二次淘粟米生泔水調下。
煮肝散
治內外障翳眼。
上用豬肝二兩,批開,以夜明砂末二錢匕摻在肝內,麻線纏定,用水一盞,煮令肝轉色白,取出爛嚼,用煮肝湯送下,食後。
開明餅子
治夜眼。
烏賊魚骨(半斤)、黃蠟(三兩)。
上烏賊魚骨為細末,熔黃蠟共和丸,捏如小錢大。每服一餅,用豬肝二兩,竹刀子批開,置藥在肝內,用麻皮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先食肝,次用元煮藥湯送下,食後。
咽喉方一十一道
奪命丹
治纏喉風、急喉痹,牙關緊急不能開者。重舌、木舌、單雙肉蛾,並誤吞竹木、雞骨、魚刺,並皆治之。
白殭蠶(炒去絲嘴)、寒水石(煅)、貫眾、縮砂仁、紫河車、山豆根、干燕脂、馬屁勃(八味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烏賊魚骨、磁石(三味各半兩)、烏芋(一兩半,俗呼為勃臍)、南硼砂(一錢)、象牙末(一錢)、甘草(一兩,炙)、飛羅面(三兩)、金星鳳尾草(一兩)、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滴水為丸,一兩可作一十五丸,蛤粉為衣。每服一丸,用冷水半盞,放藥在內滾動,候沫起。吃水不吃藥,細細呷之,一丸救數人,不拘時候。
菖蒲大丸
治風熱壅盛,咽嗌腫痛,語音嘶嗄,咽物艱難。常服清上焦,發音聲。
水菖蒲、白朮(各一兩)、防風(去蘆頭)、川芎(各一兩半)、甘草(炙)、桔梗(去蘆頭,微炒。各二兩)、木通(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細研,以竹紙裹壓,去油取霜)、肉桂(去粗皮,二錢半)、縮砂仁(二錢半)、薄荷葉(去土取末,十兩)。
上件為細末,次入杏霜、薄荷葉研勻,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含化咽津,食後。
川芎丸
治咽喉不利,音聲不出。及風熱上壅,面赤鼻塞,不聞香臭。
石菖蒲(半兩)、桔梗(去蘆頭)、荊芥穗、蒲荷葉(去土)、川芎、牛蒡子(炒。以上五味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後、臨臥。
通聲丸
治寒邪客搏肺經,咽嗌窒塞,語聲不出,咳嗽。及憂思恚怒。氣道閉澀,噎塞不通,胸滿氣短。
石菖蒲、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炒)、乾薑(炮)、木通(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含化咽津,食後、臨臥。
消毒丸
治喉痹口瘡,腮頰腫痛。
白殭蠶(炒去絲嘴)、牛蒡子(微炒)。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後。
烏龍膏
治喉痹,縛喉風。
皂角(七挺,捶碎,用水五升挼汁,濾去滓)、草烏頭(銼碎)、天南星(銼碎)、大黃(銼碎。三味各一兩)。
上件併入皂角水內煮至二升,濾去滓不用,再熬成膏子,入新瓷器內盛,候微凝入朴硝末一兩,攪勻候冷,入白殭蠶末一兩,如前收之。如患喉痹,每服半匙頭,以甘草湯或茶清化下,灌入口內,立愈。如藥干,以好酒少許潤之,不拘時候。
絳雪散
治咽喉腫痛,咽物妨悶,及口舌生瘡。
龍腦(一錢)、硼砂(一錢)、硃砂(半兩)、寒水石(火煅,半兩)、馬牙硝(半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摻之,咽津。或用甘草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含化亦得,食後。
鉛霜散
治咽喉腫痛,清涼咽膈。
南硼砂、柿霜、糖霜、鉛白霜。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逐旋摻嚥下,食後。
一字散
治喉痹氣塞不通欲死者。
雄黃(一分,別研)、蠍梢(七枚)、豬牙皂角(七錠)、白礬(生研,一錢)、藜蘆(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立瘥。
吹喉散
治咽喉腫痛。
朴硝(四兩,別研)、甘草末(一兩,生)。
上件研勻,每用半錢,乾摻口中。如腫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內。
貼臍散
治元臟氣虛,浮陽上攻,口舌生瘡。
吳茱萸(醋炒香熟,半兩)、乾薑(炮,半兩)、木鱉子(五枚,去殼)。
上件為細末,每用半錢,冷水調,以紙靨貼臍上。
口齒方二十一道
(口瘡附)。
九寶散
治牙疼。
青鹽、細辛(去葉土)、延胡索、高良薑、蓽茇、胡椒、麝香(別研)、乳香(別研)、雄黃(別研)。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次入別研藥令勻。每用少許,微微擦痛處。
祛痛散
治元臟氣虛,風熱內攻,牙齦浮腫,疼痛發歇。
細辛(去葉土)、雞腸草、旱蓮子、茴香、白礬、訶子(煅去核)、晚蠶砂、青鹽、皂角、茜根麻籸(以上十一味各一兩)。
上件銼成小塊,入一大瓶內,鹽泥厚固濟,於瓶口留一竅子出煙,用炭半秤煅,候青白煙出去火,候冷取藥,細研如粉。揩牙如常法。
升麻散
治風蟲牙疼,齒根動搖。
升麻、細辛(去葉土)、蓽茇、胡椒、川芎、川椒、甘松(洗去土)、香白芷。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處,良久漱去。若甚者,用沸湯調藥二錢,乘熱盥漱,涎出立愈。
香莢散
治牙疼。
豬牙皂角、細辛(去葉土)、川烏頭(生用,不去皮尖)、升麻、蓽茇、香附子(六味各二錢)、乳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次入乳香研勻。每用一錢,揩貼患處,仍頻用。
麝香礬雄散
治大人、小兒牙齒動搖,齦齶宣露,骨槽風毒,宣蝕潰爛,不能入食者。
膽礬(二錢)、雄黃(二錢)、麝香(一錢,別研)、龍骨(一錢)。
上件同研令極細,每用一字,以鵝毛蘸藥掃患處,日用一、二次。若小兒走馬疳,唇齦蝕爛者,先泡青鹽湯洗淨,後用新綿拭乾摻藥。
蠍附散
治牙疼不止。
附子底、蜈蚣頭、川烏頭尖(以上三味各二枚)、蠍梢(七枚,不去毒)。
上件為細末,先用竹杖刺動牙齦,次以紙捻在藥一粟米許,甚者不過兩、三次用。
止痛散
治牙疼。
大蒜(一瓣,去皮生用,細研)、巴豆(一粒,去殼細研)、鹽豉(七粒,細研)。
上件同研勻,入瓷器內盛之,密封勿令透氣。每用少許擦患處,日三、兩次用。
香椒散
治牙疼。
草烏頭(生用)、胡椒、乳香(別研)、蠍梢(不去毒)。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擦牙痛處,吐涎立瘥。
西硼散
治牙齒動搖。
草烏頭(緊實者一枚,炮令七分熟)、西硼砂(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
仙桃散
治風牙疼,有膿血並口氣。
防風(去蘆頭)、桃根節、香白芷、細辛(去葉土。四味各一兩)、川椒(去目,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三錢,水七分煎至五分。熱呷滿口,候冷吐去。或每日揩牙,溫水漱之。
荊芥散
治風蟲牙痛,牙槽浮腫。
荊芥穗、薄荷葉(去土)、細辛(去葉土)、甘草(炙)。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用藥五錢,水一大碗,煎三、五沸,通口慢慢盥漱亦得。
露蜂房散
治牙疼。
露蜂房、天仙藤(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用二錢,水半盞煎數沸,去滓漱之。
聖蟾散
治風蟲牙疼。
蟾酥(熱湯少許化開)。
上用新綿少許,蘸藥粟米大,塞痛處。
定痛散
治風蟲牙疼。
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為細末)。
上每用半錢,生薑汁調擦患處,良久溫鹽湯盥漱。
失笑散
治牙疼,不問久新。
細辛(去土葉)、良薑、香白芷、蓽茇。
上各等分為細末。左邊牙疼,口含水搐左鼻;右邊牙疼,搐右鼻。如擦牙亦得。
立應散
治風蟲牙疼。
楊梅根皮(厚者一兩,去粗皮)、川芎(三錢)、麝香(少許別研)。
上件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先含溫水一口,次用藥於兩鼻內搐之,涎出痛止為效。
透關散
治牙疼。
蜈蚣頭、蠍梢(去毒)、草烏頭尖(如麥粒大)、川烏頭底(如錢薄。以上四味各七枚)、胡椒(七粒)、雄黃(七粒,如麥粒大,別研)。
上件為細末。用紙捻子蘸醋點藥少許,於火上炙乾,塞兩耳內,閉口少時立效。
雄黃定疼膏
治牙疼。
大蒜(一枚)、細辛(去葉土,二錢)、豬牙皂角(四錢)、盆硝(二錢,別研)、雄黃(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同大蒜一處搗為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將薄新綿裹藥。左邊牙疼,放藥在左耳內;右邊牙疼,放藥在右耳內。良久痛止,一丸藥可數治。
如神散
取蟲牙。
肥赤馬肉三斤或五斤,每肉一斤入硇砂二兩,同拌和以器物盛之,於有日處頓放,候作成蛆,令自干,研為細末。每蛆末一兩入粉霜半兩,同研勻。如用時先以針撥動牙根四畔空虛,次用燈心蘸藥少許,點於牙根下,良久其牙自動落。
赴筵散
治口瘡。(以下口瘡方。)。
黃柏(去粗皮,蜜炙)、細辛(去葉土)。
上件等分為細末,摻瘡涎出即瘥。
綠雲散
治舌上生瘡。
銅青、鉛白霜。
上件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舌上。
卷第十二
瘡腫方七十二道
(發背、癰疽十九、惡瘡四、拔毒生肌五、風熱腫毒五、托裡五、瘰癧六、疥癬八、淋洗七、聤耳二、痤痱二、禿瘡一、臁瘡三、下臟風二、下疳瘡三)。
獨聖膏
專治發背。(以下發背、癰疽方,以下六方系一宗方)。
凡背上初覺腫痛,或癢或已成瘡者,便用牛皮膠,不以多少,銼碎,入少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攤在紙上,貼患處。次用軟白布二條於釅米醋內煮令熱,更互漉出於膠紙上,乘熱蒸熨。若瘡癢時,乃是藥攻其病,須是忍癢,不住蒸熨,直候膿出將盡,即濃煎貫眾湯,放溫洗去膠紙。次日復看瘡中,若尚有膿出,即是未效,卻再如前法,以膠紙、醋煮布追令膿出盡,然後用貫眾湯如前洗去膠紙。次日復看瘡中,若尚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日蒸熨不妨,只要瘡中膿盡,瘡干為度,次用後藥。
紅玉散
生肌止痛,合瘡口。
寒水石(二兩,炭火燒通紅,候冷細研)、黃丹(半兩)。
上件同研細,乾摻在瘡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再上。如瘡腫硬難消,單用煅過寒水石細末,水調少許塗在腫高處,後用萬金膏貼之,每日一上。用此藥之後,腫硬便軟,結瘡頭,更用七聖散於膏藥周迴掃之。如瘡破惡肉未化、作痛,肌肉未生者,即用煅過寒水石三兩研細,入膩粉半錢、麝香一字同研細,每用少許摻惡肉處,卻用萬金膏貼之,每日一上。如瘡內膿多,每日兩上。
萬金膏
治癰疽、發背及一切諸般惡瘡,並皆治之。
黃連、黃柏、黃芩、白芨、白蘞、龍骨、當歸(洗焙)、厚朴(去粗皮)、川芎、沒藥(研)、槐枝、柳枝、豬牙皂角、鱉甲、苦參、香白芷、木鱉子仁、草烏頭、烏賊魚骨(以上十九味各一分,同銼碎)、乳香(一錢,研)、黃丹(一兩半)、清麻油(四兩,冬月用半斤)。
上除黃丹外,銀、石器中將諸藥油內慢火煎得油色紫赤,濾去藥不用,入一半黃丹在油內,不住手攪,煎得徹黑,更入一半黃丹,不住手攪,只是用慢火熬得紫黑色,滴在水上不散,捻不黏手,然後更入黃丹少許再熬。如捻著硬時,卻更入油少許,但不黏手即止。如尋常膏藥攤在紙花上,看瘡大小敷貼。一方專治諸般惡瘡,內加自然銅、肉桂各一分。
七聖散
消熱毒赤腫,疼痛不可忍者。
黃芩(一兩)、大黃(一分)、白滑石(四兩,別研)。
上件為細末,用冷水調掃腫處。如干更掃,疼痛定即止。
麝香丸
治發背、癰疽、腫毒、疳漏等瘡。
麝香(別研)、輕粉、定粉(以上三味各半錢)、粉霜(一字半)、巴豆(三枚大者,去皮)、白丁香(四十二枚,揀直者)。
上件先研巴豆細,卻入諸藥同研極細為度。如疳瘡有眼者,用水和藥作挺子,紝在瘡口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如膿多兩上。如惡瘡、發背、魚眼、療瘡有紫惡肉,只做散子乾摻在惡肉上,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再上,且少摻藥。如不痛,更加藥少許。
追毒散
治一切惡瘡,追死肉惡水。
甘草、干砂糖、糯米粉。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淨洗瘡口,乾摻,惡水出盡為度,並上藥數遍。有死肉即追用前紅玉散,乾摻瘡口,次用萬金膏貼之。
一醉膏
治發背、腦疽,一切瘡。當先用托裹藥,使毒氣皆出。(以下四方,系一宗藥。)。
甘草(半兩,為粗末)、沒藥(一分,研)、大栝蔞(一枚,去皮)。
上件用無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溫頓服。如一服不盡,分作兩、三服,連服盡。
白玉膏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研)、川椒(四十九粒,去目為末)、清麻油(一兩)、酒蠟(半兩)。
上件同熬至紫黑色,新綿濾過。用無灰薄紙,看瘡大小剪作梳樣,攤藥在上,於瘡暈盡處兩邊圍繞貼之。如暈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貼,仍頻換。候暈收盡,見瘡根腳或瘡口,即用次方聖效散。凡貼大惡毒瘡,毒氣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趕散毒氣,瘡益大。此藥能收暈見瘡也。
聖效散
檳榔(雞心者,半兩)、川黃連(去須,半兩)、穿山甲(大者,十片,燒灰留性)。
上件同為細末,先用好臘茶清拂過,次用藥厚敷瘡,日三、五次,以膿出為度。如見瘡口後,用此藥數次了,卻用萬金膏貼之。候膿盡惡肉潰,即用生肌散。
生肌散
黃犬腦蓋骨(二兩,燒灰留性。此極難得,須預收)、桑白皮末(一兩)、膩粉(一分)。
上件同為細末,用生麻油調,塗瘡上。
靈應膏、治諸般瘡癤,消腫定疼。
蓖麻子(去殼研)、當歸(洗焙,切)、木鱉子(去殼研)、鬱金(銼)、香白芷(銼)、草烏頭(炮製,去皮臍)、甘草(銼炒)、大黃(銼)、赤芍藥(銼)、自然銅(火煅、醋淬,研)、白殭蠶(取末)、蘇枋木(銼)、白芨(銼)、白蘞(銼。以上十四味各一兩)、黃丹(六兩)、乳香(別研,一錢)、沒藥(別研,一錢)、麻黃(去根節)、天南星(銼)、瀝青(別研)、定粉(別研。以上四味各半兩)、蔥白(十莖)、麻油(二斤)。
上件除沒藥、乳香、黃丹、殭蠶外,將余藥入油內,熬令諸藥赤黑色,然後濾去諸藥。次將沒藥等四味研令極細,徐徐下入油內,用槐、柳枝各十條,長五、六寸,不住攪之,漸加火,熬令滴入水中不散,成膏子為度。每遇患者,量癰腫大小,攤在紙花上貼之,日易一次。
通靈黃金膏
治打撲傷損,驢傷馬墜,癰疽、瘰癧、鬼箭、骨疽、漏瘡、軟癤、眉疽、發背、腦疽,腳膝生瘡,遠年惡瘡,臁瘡、纏喉風、五般痔、漏耳,鼻內生瘡,牙疼等疾。(須是臘前七日浸藥,於臘日合。)。
木香、當歸(洗焙)、金毛狗脊(去毛)、防風(去蘆頭)、白芨、白蘞、香白芷、白朮、乳香(別研)、松脂(別研)、楓香(別研)、杏仁(去皮尖,別研。以上十二味各一兩)。
上件除乳香、楓香、松脂外,各焙乾細銼,用清油三斤,煉熟放冷,浸藥於銀、石器內,文武火養三日,勿令大沸,恐損藥力,常似魚眼,候香白芷黃為度。濾過,別入淨鍋內,入黃蠟八兩,細羅黃丹二兩,次入已研者楓香、乳香,用槐、柳枝子不住手攪,再上慢火熬少時,候凝即成。每先用膏藥半分,蛤粉為衣,溫酒送下,次用藥摩病處。如損折者,以竹夾夾直,用藥摩之。患纏喉風服藥不下者,先用藥於喉外摩之,候喉寬,然後服之。牙疼、齒浮出血者,以藥填齒縫,如有清水吐之。耳內停風氣,疼痛作聲,紙捻紝藥在耳內。
神效血竭膏
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貼之即效。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並可內服、外貼。
香白芷、白蘞、川芎、黃蠟(熔去滓,淨者)、甘草(炙。以上五味各四兩)、當歸(洗焙)、丁香、乾蟾(三味各半兩)、木鱉子(二十八枚,去殼)、鼠頭(二枚,臘月者佳)、緋絹(一尺,燒灰)、黃丹(十兩)、室女發(一兩)、杏仁(九十八枚,研,不去皮尖)、沒藥(一兩半,研)、乳香(二兩半,別研)、血竭(一兩半,別研)。
上件除黃蠟、黃丹、乳香、沒藥、血竭外,其餘藥並細銼,用好酒拌濕,淹一宿。傾在鐺內,入清油二斤,慢火煎,候藥黑色濾去滓。別入淨鐺內,慢火煎少時即入黃蠟,候熔,次以黃丹作兩次下,以柳枝不住手攪,滴入水中成珠子為度,方下乳香、沒藥、血竭,攪勻候冷,以淨瓷器收之。如患發背未結膿者,取舊艾一小把,水三斗,煮十沸,放溫洗瘡。後用膏子一錢,分作三服,溫酒化下,仍外貼之,膿即隨藥出。如患腸、肺癰疽惡癤,用半兩分五服,甘草湯化下。婦人血勞,用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用生薑地黃汁和童子小便下。破傷風並傷折內損,並用溫酒下梧桐子大十丸。丸時以蛤粉襯手。
沒藥膏
治癰疽惡瘡,久訢不瘥。活血拔毒,生肌止痛,及貼炙瘡。
乳香(別研)、沒藥(別研)、血竭(別研。三味各一錢)、木鱉子(洗焙,細銼)、當歸(洗焙,細銼)、杏仁(去皮尖,銼。以上三味各半兩)、乳油頭髮(二兩)、黃丹(六兩)、麻油(一斤)。
上先將麻油於石器中煉令熟,除乳香、沒藥、血竭、黃丹外,其餘藥一時入油內,慢火煎熬令黃焦,發碎,油可耗去三、四分,綿濾去滓。再熬熱,下黃丹,以柳木篦子十數條,更互不住手攪,候黑色滴於水中成珠子,硬軟得所,下研者藥三味,攪勻,瓷合內盛,置陰地上,以盆覆,出火毒。臨時攤於紙上,貼瘡,日一換之。
善應白膏
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惡瘡,骨節疼痛,筋脈拘攣;及諸打撲傷損,並皆治之。
光粉(一斤,別研)、商陸粉(二兩,生)、續斷(二兩)、當歸(洗焙)、赤芍藥、白芍藥(各一兩)、柳皮(二兩)、香白芷、川芎(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用清麻油一斤,以鐵銚或瓷器內入上藥,以文武火煎藥黑色為度。然後去藥滓,留清油,再上火煎。次入光粉以柳枝子攪勻,與油相和得所,滴入水內試之,以不散為度。傾入新水內澄凝,然後取出,以帛子拭乾,再入缽內以文武火再煎,熔入蠟半兩,乳香末三錢,再以柳枝子攪勻,傾入新水內方取出拭乾,入瓷器收之。若一切瘡腫傷折,並於所患處貼之。
神明膏
治癰疽、發背,一切瘡腫,打撲傷損,湯火金瘡,並皆治之。
栝蔞(一枚,去皮穰,只取仁子)、赤芍藥、甘草(微炙)、黃耆、杏仁(湯浸,去皮尖)、香白芷、當歸(洗焙)、桃仁(湯浸,去皮尖。以上七味各一分)、人參(去蘆頭)、川芎、蒼朮(米泔浸一宿,焙)、桑白皮(以上四味各一分)、沉香、零陵香、藿香葉(去土。以上三味各半兩)。
上件並銼細,用清麻油十五兩,浸藥四十九日,候日滿先傾油入銀鍋中,慢火煉令香熟,放冷卻入諸藥,以文武火養一日,候藥色半焦濾去滓,卻用鵝梨三枚取汁,黃蠟一兩半,麝香一分,細研,併入藥內重煉,候油不滾起乃成膏也。用新綿濾過,待冷入研細生龍腦一分,攪勻,入新瓷器中盛之。若內傷,用藥一錢匕,酒化服。口瘡,含化少許。惡瘡多年不生肌者,先以蔥湯洗淨,用藥敷之。鼻內有肉鈴子者,以紙捻子蘸藥點之,一月可取下。乾濕癬、風癢頑麻,並以藥摩之。
靈寶膏
治陰陽二證。發背、腦疽、癰癤,一切毒瘡,奶癰,疼痛不可忍者。
陳栝蔞(十枚,取穰並子,新瓦上炒香,不得犯鐵器,細研)、胡桃(十五枚,取肉同栝蔞研細)、乳香(一兩,研)、白沙蜜(一斤)。
上件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每服兩大匙,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卻痛散
治發背及一切惡瘡。
雌、雄蜈蚣(一對,酥炙)、烏賊魚骨(大者二斤,去皮生用)、甘草(三寸,生用)、腦子(一錢,別研)、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前三味為細末,入腦、麝研勻,先煎甘草湯,放溫洗瘡了,後用藥乾摻,或用油調敷亦得。
綠雲一醉散、治五毒發背及一切惡瘡。
金星鳳尾草(四兩,如新採者,即瓦上炒。葉背有細點如金星相對者)、甘草(四兩,生銼,焙乾)。
上件為細末,分作四服。先以好酒二升煎三、兩沸,傾在一器中,更用冷酒一升相和,調藥末二兩令溫,只作一服。飲令盡,便以物枕著痛處睡,良久遂下毒氣惡物。次日減藥末並酒一半,再進一服。
白花散
治一切癰疽及諸惡瘡。(以下惡瘡方。)。
黃蜀葵花(七枚,乾者)、黃柏(半兩,厚者,去粗皮)、黃連(去須,二錢)、山梔子(三枚,去殼)、鬱金(一枚)。
上件為細末,每用藥末五錢許,即入白芨末一錢和勻,井花水調。如腫未成頭,即用篦子敷藥於腫處,以薄連紙蓋之,腫消紙落,或未消,即再用藥。如已有頭、以紙條子敷藥,放寬圍之,漸次圍近,使毒氣不外侵。生肉如欲潰,別用藥蝕頭,亦周迴用藥條圍之。撮膿盡以真麻油調,不入白芨,以雞毛掃瘡口。如大,即入白芨,更別抄桃奴一錢,(正名桃梟,乃是桃實,著枝不落,經冬不凋者。正月採。)用麻油調,量瘡口大小,剪新熟青絹,早晚蘸藥貼瘡上,候瘡平即止。治小兒軟癤尤妙。如患臁瘡,止用五味藥,新汲水調,攤連紙上,臨臥時貼,兩、三次見效。
拔毒散
治十種疔瘡,毒氣結硬如石,疼不可忍。
鉛白霜、膽礬、粉霜、硇砂、硃砂(別研。五味各一錢)、蜈蚣(一條,炙)。
上件研為細末,先用針挑令血出,入藥一字在內,上用醋煮麵糊貼之,一日其根潰,立愈。
輕黃散
治一切風熱惡瘡。
龍骨(二錢)、黃丹(一錢)、輕粉(五個子)、白礬(一分)、生田螺(二枚)。
上先將白礬為末,入在田螺殼內,炭火煅過,白色為度,取出同龍骨、黃丹等碾為細末,次入輕粉和之。如患臁瘡、惡瘡,皆先用口溫齏汁洗淨,以軟帛搵干,次用藥末干貼瘡上,兩、三次必瘥。
白金散
治惡瘡。
烏賊魚骨(不以多少,削去硬皮)。
上件為細末,用麻油調敷。
替針丸
治瘡腫已潰而膿出不快者。(以下拔毒生肌方。)。
雄雀糞(真者二、七枚)、硇砂(研,一字匕)、陳壞粳米(一字,為末)、沒藥(少許)。
上件同細研,用粳米飲和丸如麥粒狀。每用一粒,紝入瘡中。
雄麝散
化息肉,闢臭氣,止痛散寒邪,干膿長肉,斂瘡口,及治嵌甲。
蛇蛻皮(四兩,於熨斗內燒留性)、雄黃(一兩,別研)、血竭(二錢,別研)、麝香(二錢,別研)。
上為細末研勻,每用少許,乾摻患處。
真珠散
治一切浸淫惡瘡,久不生肌,瘡口不斂。
定粉(一兩半,研)、白蘞末(一兩)、白芨末(半兩)、龍骨末(二錢)、黃丹(二錢,飛研)、烏賊魚骨末(一分)。
上件同研令極細,乾摻瘡上。如臁瘡,即加乳香二錢。瘡干,以津唾潤動敷之。
斂毒散
治一切瘡潰膿後,見瘡口肌肉不生,四向皮紫黑,疼痛赤腫不消。
乳香(半錢,別研)、沒藥(半錢,別研)、麝香(少許,別研)、黃丹(一錢,火飛)、白礬(一錢,別研)、干燕脂(半兩)。
上件研勻,每用量瘡大小,用藥乾摻於瘡口上,用膏藥敷貼,或用帛子包裹。如瘡口不幹、未斂,再換。
桃紅散
生肌止膿水。
寒水石(六錢,煅粉)、五倍子(四錢,取末)、坯子燕脂(一錢,別研)、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用溫水洗瘡淨,拭乾,摻瘡口內。
佛手祛毒膏
治風熱毒氣,留滯營衛,血氣壅盛,聚結癰腫,煩疼不止,肌肉敗潰,及諸瘡焮赤疼痛。(以下風熱腫毒方。)。
大黃、山梔子(二味各二兩)、白蘞、連翹(二味各一兩)、升麻、蒴藋(二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用煉成豬脂一斤同煎,候白蘞色焦濾去滓令淨,量時入黃蠟就成膏。傾於瓷罐內盛,候冷塗敷或攤貼之。
如冰散
療風邪熱毒,壅滯肌肉,營衛不宣,蘊積成腫;血澀膚腠,如丹之狀,風隨氣行,遊無定處,邪毒攻衝,焮焮熱痛。
朴硝(五兩,別研)、蛤粉、寒水石(二味各三兩)、香白芷(一兩)、腦子(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和勻,每用新汲水調,稀稠得所。雞翎塗掃,不令藥干。
消腫散
治風熱毒氣,上攻頭面,或遍身赤腫疼痛。
鬱金、甜葶藶、芒硝(別研)、大黃、黃芩(以上五味各半兩)、赤小豆(一合)、伏龍肝(二兩)。
上件為細末,以生雞子肉入蜜少許調,令稀稠得所。塗之,干即再塗。
密陀僧散
治熱毒攻注,遍身生瘡,臭穢不可近者。
黃連(去須)、密陀僧(火煅,別研)、香白芷、白蘞(以上各半兩)、膩粉(半錢)。
上件為細末。先以鹽湯洗瘡,次用油調藥,以翎毛敷之。
柏皮散
治一切風熱毒氣,赤腫疼痛。
赤小豆、天南星(生用)、黃柏(以上三味各一兩)、土朱(一分)。
上件為細末,新汲水調成膏子,攤在紙上貼之。
內托黃耆丸
治因用針、砭傷其經絡,白膿赤汁逗流不止。(以下托裡方。)。
黃耆(八兩)、當歸(三兩,洗焙)、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別研)、沉香(以上四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用綠豆粉四兩,生薑自然汁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內補散
治癰疽、瘡癤未成者,服之則散;已結乾者,服之速潰。敗膿自出,惡肉自去,疼痛頓減,飲食如常,不生嘔吐諸般惡候。
防風(去蘆頭)、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頭)、遠志(去心)、香白芷、甘草(炙)、人參(去蘆頭)、川芎、當歸(洗焙)、黃耆(以上十味各一兩半)、肉桂(去粗皮,半兩)、厚朴(二兩,薑汁製)、附子(七錢重,二雙,炮,去皮臍)、赤小豆(半斤,酒浸一宿,煮令乾)。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氣實並少壯人去附子。
五香散
治諸熱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惡心,寒熱氣急。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別研)、藿香葉(去土。以上五味各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乳香散
治發背內潰,及毒氣攻衝,嘔逆噁心危證。凡患瘡癤宜日進一、二服,內托使毒氣出外,不攻臟腑。
真綠豆粉(四兩,如無,只用綠豆去皮,研細如粉)、乳香(一兩,別研)。
上件再同研極細。每服一錢,用新汲水少許調藥,細細呷之,要留藥在胸膈間。嘗有因鼻衄初愈,不曾表汗,餘毒在經絡,背發大疽,自肩下連腰脅腫甚,其堅如石,色極紫黑。醫以涼藥敷之,中夜大嘔,乃連進此藥三、四服,嘔遂止。既而瘡潰,出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有患瘰癧者,痛過輒嘔,服此藥嘔亦止。
金銀散
治癰疽、發背,一切瘡腫。未結成者,服之內消;已結成者,服之易潰。兼減疼痛。
金銀草(一名忍冬草,一名鷺鷥藤)。
上件不以多少銼碎。每服一兩,用水一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作兩服,不拘時候。仍取葉爛研敷瘡上。
散毒膏
治氣血凝滯,結核不消,欲作瘰癧者。(以下瘰癧方。)。
大黃(一兩)、天南星(一枚,重一兩者)、當歸(洗焙,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以烏雞子清調作膏子,於患處敷之。
必捷丸
治瘰癧多年不較者。
斑蝥(一分,去頭、翅、足,糯米炒)、薄荷葉(三分)。
上件為細末,烏雞子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二丸,午時後服三丸,臨臥服四丸,次日空心服五丸。臍下痛,小便中取惡物是效。如小便澀,吃蔥茶少許。
連翹散
治瘰癧結核不消。
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四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泔水調下,臨臥。
神秘散
治瘰癧。
斑蝥(二十八枚,麩炒,去頭、翅、足)、荊芥穗(二錢,微炒)、黑牽牛(二錢,微炒)、白殭蠶(二錢,炒去絲嘴)。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五更時熱酒調下,至巳時當取下惡物,永瘥。如當日不下,至次日更服一服。或又不下,至第三日五更時,先吃糯米粥一盞,次服藥,其毒物決下。如服藥後覺小便澀,急煎燈心湯調琥珀末二錢服之,即惡核自小便出。琥珀末須預先研下,準備服。
麝粉散
治癧子破與未破,澀隱赤痛。
蓖麻子(四十九粒,去皮)、葵菜子(半兩)、輕粉(半錢)、麝香(一字,別研)。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日午、臨臥各一服。小便如米泔色者,不可再服,只可服後解毒散解之。
解毒散
治癧子已曾宣積取毒了,尚未退者宜服。
皂角子(一百粒,麩炒黑色)、連翹(一兩半)、薄荷葉(半兩,日乾)、甘草(三錢,半生半炙)。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大錢,茶、酒任意調下,食後。
三黃膏
治瘡癬疥癆,紫、白癜風。(以下疥癬方。)。
雄黃(別研)、雌黃(別研)、砒(別研。三味各半錢)、白礬(別研)、黃丹、蛇床子(取末)、䕡茹(四味各一兩)、白膠香(一錢,別研)、輕粉(一錢)。
上件用麻油四兩入巴豆四枚,煎黃色,去巴豆入眾藥,又入黃蠟少許,熬作膏子。先用荊芥湯洗,後用藥擦之。
槐枝膏
治疥瘡瘙癢。
槐枝、黃連(去須)、黃柏(三味各二兩)、巴豆(半兩,去殼)。
上用好麻油一斤,入諸藥渫令黃色,綿子濾去滓。次入黃蠟四兩,熬作膏子。取出更入膩粉半兩,攪勻擦之。
停抓散
治疥瘡瘙癢。
硫黃(別研)、蕪荑仁、剪草、焰硝(別研)、蛇床子、黃連(去須)、吳茱萸(炒)、藜蘆(以上八味各一分)、檳榔(一枚,炒)、鰍魚(一條,炙熟去骨)。
上件為細末,生麻油調敷之。
凌霄花散
治風濕挾熱,皮膚生癬,久不愈者。
凌霄花(一分)、白礬(一分,別研)、雄黃(半錢,別研)、天南星(半兩)、黃連(去須,二錢)羊蹄根(焙乾,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抓破,用生薑汁調藥擦之。如癬不癢,只用油調擦。
麝香䕡茹散
治疥癬。
麝香(三錢,別研)、水銀(一分,白錫一分,結砂子)、輕粉(一錢半,別研)、䕡茹(取末,一兩)。
上件與䕡茹末同研勻。每用三錢,生麻油調成膏,抓破瘡疥擦之,日三、兩次用。
獨黃散
治紫癜風。
硫黃(研細)。
上以茄蒂蘸藥少許痛擦,良久以溫湯洗去。
雙蛇丸
治遍身瘡疥,或痛或癢,久不愈者。
白花蛇(五兩)、烏蛇(一條)。
上二味用水淨洗、控干,去頭尾並項後肉二寸不用,其餘約二寸長截段,用無灰酒一斗、餳一斤作塊子,並二蛇同入酒內浸,封瓶口,得十五日取出,去皮骨,焙乾為細末,卻以元浸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食前。
三神散
治一切疥癬。
白殭蠶(二十四枚,炒去絲嘴)、蠍梢(五枚,去毒微炒)、地龍(三條)。
上件研令極細,分作二服,小兒作五服,溫酒調下。服藥了,然後澡浴。
洗風散
治大人、小兒一切風熱毒氣,攻注遍身,瘡疥癮疹疼痛。(以下淋洗方。)。
荊芥(四兩)、苦參(四兩)、防風(去蘆頭)、川芎、當歸(洗焙)、白蒺藜、香白芷、地榆、地骨皮、黃柏(八味各二兩)。
上件㕮咀。每用五錢,水三升,煎三、五沸,通手淋渫患處。
浣肌散
治風熱客搏皮膚,瘙癢、癮疹、㾦癗、瘡瘍、疥癬抓之水出,侵淫不止。或風氣遊走暴腫。
楓香(別研)、荊芥穗(二味各三兩)、大黃、苦參、當歸、升麻、白蒺藜、枳殼(去穰,炒。以上六味各二兩)、射干(一兩半)。
上同焙乾,碾為細末,入楓香和勻。每用五錢,水三升同煎三、五沸,通手淋洗。
佛手散
治風濕毒氣,結搏腠理,氣血壅盛,欲成癰腫。及手足諸風,癢痛妨悶。及風氣結核,遊走上行。或久新痔疾,疼痛不止。
漢防己、苦參(二味各四兩)、大黃(生用)、白蘞(二味各三兩)、藿香葉(去土)、黃芩(二味各二兩)、凌霄花、甘草(生用。二味各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每用三錢,沸湯泡,通手淋洗。
三物浴湯
治遍身瘡疥瘙癢。
山牡丹(枝葉,二斤)、鹿梨根(二斤)、生薑(一斤)。
上件㕮咀,作一次用,水五斗煮三、五沸,浴之。久患瘡疥者,不過三、五次浴取效。初用時藥,亦未知覺,浴至三、五次,皮膚痛即愈。
何首烏散
淋渫諸瘡。
何首烏、威靈仙、苦參、荷葉、艾葉(五味各二兩)。
上件㕮咀,用水五升煎數沸,乘熱熏病處,通手即渫洗。如腳氣、小腸氣,去苦參加蛇床子二兩。
椒艾湯
去風濕。治遍身生瘡疥,或下部濕癢、腳氣等疾。
石菖蒲(一兩,銼)、川椒(二錢半)、艾葉(二錢半,銼)、蔥白(七握)。
上件一處,用水三升煎數沸,淋渫。
五葉湯
治遍身熱癤及瘡瘍等。
五葉草(不以多少)。
上用水煎三、五沸,作浴湯洗之。
香礬散
治久患聤耳,風毒冷瘡,時發癢痛。(以下聤耳方。)。
白礬、膽礬、紅花(三味各一錢)、麝香(少許)、蛇蛻(一條,燒留性)。
上件為細末。用藥少許,先以新綿纏細箸頭搌令膿干,然後用干耳挑藥入耳中。明日用干耳子擀去昨日藥,再用前法,以瘥為度。
麝紅散
治膿耳,定疼痛。
蠍梢(七枚,去毒,燒乾取末)、坯子燕脂(半錢,別研)、乳香(一字,別研)、麝香(半錢,別研)。
上件並研令勻,每用以干耳子挑少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用之。
玉粉散
治痤痱。(以下痤痱方。)。
寒水石(四兩,火煅紅取出,地上去火毒)、井泉石(二兩,生用)、腦子(半錢)。
上件研細,新水調敷。干撲亦得。
治痤痱法
黃瓜一枚,切作段子,擦痱子上。
百部散
治大人、小兒禿瘡。禿瘡方。
金毛狗脊(去毛)、黑狗脊、蛇床子(炒)、馬兜鈴根(四味各一兩)、硫黃(研)、秦艽、百部(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生麻油調塗瘡上。
四香散
治臁瘡。(以下臁瘡方。)。
地龍糞(火煅通紅,新瓦盆蓋覆,出火氣,五兩)、寒水石(火煅通紅,依前出火氣,三兩)、龍骨、木香、檳榔、黃柏(去皮)、降真香、楓香(研。以上六味各一兩)、牡蠣(三兩,燒)、乳香(別研)、雄黃(研。二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先用荊芥湯洗,次將帛子挹干,乾摻或麻油調敷。不得入膩粉。
荊芥湯
治臁瘡。
地骨皮(三兩)、何首烏(三兩)、荊芥穗、苦參、海桐皮(二兩)、草烏頭(一兩)。
上件㕮咀,生絹袋盛,用水三升煎數沸,盛在盆內,乘熱熏瘡口,通手淋洗。挹干以後,四蛻散貼之。
四蛻散
敷臁瘡。
烏雞子殼(已抱出雞兒者)、蛇蛻(二味各半兩,燒灰)、烏賊魚骨(去硬皮,一兩)、龍骨(一分)。
上件為細末。每用入膩粉少許,濕即乾摻,干即油調敷之。
密香散
治下臟風攻注,臁上生瘡,浸潰不止,瘡口不斂,肌肉不生。(以下下諸風方。)。
黃連、密陀僧、檳榔、木香(四味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用少許摻瘡口。如膿干,以津唾調敷之。
四白散
治下臟風毒攻注,頭面生瘡,遍身瘙癢。
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稱)、白附子(生用)、白殭蠶(炒去絲嘴)、白蒺藜(炒去刺。四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立應散
治下瘡疳。(以下下疳瘡方。)。
麝香(半錢,別研)、乳香(半錢,別研)、黃柏末(一錢)、黃丹(一錢,瓦上飛過,別研)、白礬(半兩,瓦上飛過,別研)、地龍糞(一兩,瓦上焙乾,別研)。
上件研令勻,溫水洗瘡口,用綿挹干,用藥摻處,日用三次。
斂肌散
治下疳瘡。
牡蠣(火炙)、密陀僧(研)、橄欖核(燒灰)、臘茶(四味各等分)。
上為細末,乾摻瘡上。如干摻不止,即以油調敷之。
地龍散
治下疳瘡。
地龍糞(韭菜地內者,不以多少,火煅過)。
上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同研勻。先以甘草湯洗了,後用藥乾摻或油調敷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