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楊氏家藏方」總目錄
目次
卷第十一
眼目方二十八道
冀州郭家明上膏
治遠年、日近不睹光明,內外障眼,攀睛瘀肉,連瞼亦爛,隱澀難開,怕日羞明,推眵有淚,視物茫茫,時見黑花。或瞼生風粟,或翳膜侵睛,時發癢疼,並皆治療。此藥神妙無比,不可盡述。
白沙蜜(一斤)、黃丹(四兩)、硇砂(別研)、腦子(別研)、乳香(別研)、青鹽(別研)、輕粉(別研)、硼砂(別研。以上各二錢)、麝香(半錢,別研)、金星石、銀星石、井泉石、雲母(以上各一兩)、黃連(去須)、烏賊、魚骨(各半兩)。
上件藥於淨室中,不得雞、犬、婦人見。用銀、石器內,慢火先炒黃丹令紫色。次下蜜,候熬得沫散,其色皆紫。次入臘雪水三升,再熬二十餘沸。將其餘藥碾成末,一處同熬,用箸滴在指甲上,成珠不散為度。以厚皮紙三張鋪在筲箕內,傾藥在紙上,濾過,用瓶子盛放,在新水內浸二晝夜,浸去火毒,其水日一易之。看病眼輕重,臨晚用箸蘸藥點大眥頭,眼澀時為度。若治內障眼,用生面水和成條,捏作圈子,臨睡置眼上,傾藥在內。如此用之,一月見效。
琥珀金絲膏
治一切眼疾,退翳除昏。
黃連(去須,二兩)、草龍膽、黃柏(去粗皮)、山梔子(以上三味各一兩,一處搗碎)、青竹葉(三百葉,大者剪碎)、乳香(一分,別研)、硼砂(一分,別研)、白沙蜜(半斤)。
上件為七味,用水三升同浸一伏時,於銀、石器內慢火熬至一升,退火放冷,用夾絹袋作五、七次絞取藥汁,滓腳不用,於不透風處放一伏時,澄下腳滓,又去之。次日再傾取清藥汁,更於銀器內再以慢火熬去一半,次入白沙蜜同攪,不得住手,候有蜜香,用枝子挑出藥試之,放冷再挑起,有絲為度。用夾絹袋子入濾去滓,以瓷合盛之,方入研細生腦子一字,同膏子攪令勻。每用少許,以銅箸點之。
熊膽膏
退翳膜遮障,除昏澀隱痛;及風毒上攻,胬肉侵睛,或暴赤腫痛。
羯羊膽(一枚,大者)、白沙蜜(半兩)、杏仁(七枚,去皮尖,研)、黃連(去須,三寸,捶研)南硼砂(半錢,別研)、乳香(少許,別研)、輕粉(少許)、馬牙硝(半錢,別研)。
上先將膽汁並蜜傾在瓷盞內,次入黃連、杏仁,浸一宿,綿濾過,次下余藥。用紙兩、三重緊封口,掘地坑五寸,入藥盞坐定蓋之,三、七日取出點之。
增明膏
治眼生翳膜,隱澀難開,或暴發赤眼腫痛。
盆硝(半兩)、硼砂(三錢)、馬牙硝(一錢)、青鹽(半錢)、輕粉(半錢)、腦子(半錢)、麝香(一字)、硇砂(一字)。
上件同研令極細,每用粟米大點眼內。
春雪膏
治風毒氣攻衝眼目,翳膜遮障,隱澀難開,或發腫痛,攀睛胬肉,並皆治之。
蕤仁(二錢,去皮細研)、腦子(一錢,別研)、杏仁(十四粒,去皮尖)、朴硝(別研)、硼砂(別研。二味各半錢)。
上將蕤仁、杏仁研細,次入諸藥研勻成膏子。每用一粟米許點之。
滴金膏
治眼迎風冷淚不止。
用烏雞膽汁,臨臥點眼中。
如聖水
治赤眼腫痛生瘡。
干艾葉(燒灰炒,半錢)、黃連(去須,搗細末,抄半錢)。
上件入新瓷器內,用無油沸湯浸,稀稠得所,新水內沉令極冷,入青古老錢一文,浸兩時辰。每臨睡仰臥,用古老錢蘸藥點眼,候口中覺味苦即驗。
捲簾散
治久新病眼,昏澀難開,翳膜瘀肉,連瞼赤爛,常多冷淚,或暴發亦眼腫痛,並皆治之。
爐甘石(四兩,碎)、黃連(七錢,捶碎,水一碗煮數沸,去滓)、朴硝(半兩,研細)。
先將爐甘石末入坩堝內,歇口煅令外有霞彩為度;次入黃連、朴硝,水中浸,飛過,候乾;又入黃丹半錢,水飛過,候乾,次入:。
青鹽、膽礬、銅青(以上三味各半錢)、硇砂(別研)、膩粉(別研)、白丁香(別研)、乳香(別研)、鉛白霜(五味各一字)、黃連末(半兩)、白礬(二錢,半生半飛過)。
上件併為細末,同前件藥合和勻,每用少許點眼。
光明散
療肝經風熱,目赤睛痛,隱澀難開,經久不瘥,大能截赤眼,定疼痛。
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甘草(生用)、五倍子。
上件各等分㕮咀。每用一大匙,水一中碗入砂糖一彈子大,同煎至八分,綿濾令淨,乘熱洗至冷,覺口中苦為度。藥冷再暖,兩次洗。
青玉散
退翳除昏,消瘀肉。止眵淚,療隱澀。
龍骨(一錢)、白堊土(一錢)、銅青(半錢)、輕粉(一字)、腦子(一字)。
上件並研令細,每用一字,白湯泡洗。
黃連散
治眼瞼赤爛。
乳香(一錢半,別研)、黃連(去須,一兩)、荊芥(一百穗)、燈心(一百莖)。
上件㕮咀。每用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濾去滓,熱洗。
通聖散
治婦人血風眼。
烏賊魚骨(二錢)、銅青(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熱湯泡洗。如冷,再蕩令熱,更洗一次。
祛風散
治風眼連瞼赤爛,隱澀疼痛。
乾薑(一兩,洗淨)、銅綠(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於銅盂內以沸湯浸,澄清洗眼,漸漸閃開眼,放藥入眼內,連瞼通洗,直至藥冷住,閉眼少時方開。洗之半月,赤爛自除。如冷,再蕩令熱,更洗一次。
攻毒散
治風毒上攻,兩眼暴赤腫痛,隱澀難開。
乾薑(不以多少)。
上件㕮咀。每用二錢,以薄綿緊裹,沸湯泡,乘熱洗之。如冷,再蕩令熱,洗一次。
銅青丸
治暴赤眼,腫痛難開,或生翳障。
銅青(一錢)、杏仁(四枚,去皮尖)、輕粉(少許)。
上並研令細,搜和分作四丸。每用一丸,湯化開洗。
如勝散
治暴赤眼,昏澀羞明癢痛。
白礬(生,二錢半,研)、川烏頭(去皮,二錢半,瓦上焙)、黃連(去須,二錢)。
上件為細末,入白麵半錢和勻,取生薑、薄荷汁調作靨子,貼太陽穴。
頑荊散
治一切眼疾。
頑荊葉、全蠍(去毒炒)、躑躅花、川芎(四味各一分)、香白芷、細辛(去葉土)、鵝不食草(三味各半錢)、薄荷葉(四錢)、鬱金(二錢。以上九味同為細末)、雄黃(別研)、沒藥(別研)乳香(別研。三味各半錢)、盆硝(四錢,別研)、腦子(一字,別研)。
上件細末,入研者藥令勻。每用少許,含水搐鼻中。
通頂散
治風毒攻眼,並夾腦風。
川芎、細辛(去葉土)、香白芷、藿香葉(去土。四味各七錢)、躑躅花、穀精草(二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先含新汲水一口,然後挑少許搐在鼻內,以手揉兩太陽穴。
曾青散
治風熱攻眼,赤腫疼痛,眵淚難開。
盆硝(一兩)、青黛(二錢)、沒藥(一分)、乳香(一分)。
上件研勻,每用少許搐入鼻中。
車前子丸
治肝臟氣虛,下元不足,眼目常昏,或生翳障。
車前子(一兩)、菟絲子(酒浸取末,一兩)、蔓荊子(炒)、決明子(揀淨,炒)、白茯苓(去皮)黃連(去須)、白芍藥(五味各一兩半)、地骨皮(淨洗去土)、牛膝(酒浸一宿,焙乾)、黃耆(三味各一兩二錢半)、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下,不拘時候。
補青丸
養肝益精,滋榮目力。
菟絲子(一斤,洗淨,用酒浸三宿,炒,別杵末)、熟乾地黃(洗焙,一斤)、車前子(炒)、枸杞子(揀淨)、地骨皮(洗淨去土)、白茯苓(去皮)、甘菊花(五味各半斤)。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食後。
菊精丸
治眼目昏暗,視物不明,眵淚難開。久服能夜看細書。
巴戟(水浸去心,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切焙)、五味子(三兩)、枸杞子(揀淨,四兩)、甘菊花(五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送下,食空。
蟬花散
治肝經蘊積風毒,上攻眼目,腫痛昏暗。或生翳膜,視物不明。
蟬蛻(去土,半兩)、蒼朮(二兩半,米泔浸一宿,切焙)、荊芥穗、甘草(炙)、木賊(去節。三味各一兩半)、密蒙花、甘菊花、旋覆花、黃連(去須)、石決明(火煅)、草決明、黃芩、穀精草、仙靈脾、青葙子、薄荷葉(去土)、羌活(去蘆頭)、川芎、防風(去蘆頭)、白蒺藜(炒去刺。十五味各一兩)、細辛(去葉土,半兩)、羯羊肝(一具,切,焙乾)。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用川椒湯調下,茶清亦得,食後。
糖煎散
治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疼痛,視物不明,隱澀難開。
草龍膽、漢防己、大黃(微煨)、荊芥穗、赤芍藥、當歸(洗焙)、甘草(炙)、防風(去蘆頭。以上八味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川芎(半兩)。
上件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砂糖如彈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防風荊芥散
治風毒攻注眼目,常多昏暗,冷淚不止。
當歸(洗焙)、川烏頭(炮,去皮尖)、羌活(去蘆頭)、防風(去蘆頭)、栝蔞根、荊芥穗、木賊(去節。七味各一兩)、甘草(半兩炙)、烏賊魚骨(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食後。
復明散
治大人、小兒斑瘡入眼,或成翳膜,或眼睛高出而不枯損者,雖年歲深遠,並可治之。
草龍膽(去蘆頭)、麻黃(去節)。
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炙鼠肝香熟蘸藥食之,日二服。服藥五、六日後,眼白晴與翳膜皆粉紅色,眼覺癢澀,不得揉動,亦不可疑,此是翳膜漸退也,頻頻用溫鹽湯洗之。病大者,日三服。小兒更量大小,加減服之。如不食鼠肝,只用第二次淘粟米生泔水調下。
煮肝散
治內外障翳眼。
上用豬肝二兩,批開,以夜明砂末二錢匕摻在肝內,麻線纏定,用水一盞,煮令肝轉色白,取出爛嚼,用煮肝湯送下,食後。
開明餅子
治夜眼。
烏賊魚骨(半斤)、黃蠟(三兩)。
上烏賊魚骨為細末,熔黃蠟共和丸,捏如小錢大。每服一餅,用豬肝二兩,竹刀子批開,置藥在肝內,用麻皮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先食肝,次用元煮藥湯送下,食後。
咽喉方一十一道
奪命丹
治纏喉風、急喉痹,牙關緊急不能開者。重舌、木舌、單雙肉蛾,並誤吞竹木、雞骨、魚刺,並皆治之。
白殭蠶(炒去絲嘴)、寒水石(煅)、貫眾、縮砂仁、紫河車、山豆根、干燕脂、馬屁勃(八味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烏賊魚骨、磁石(三味各半兩)、烏芋(一兩半,俗呼為勃臍)、南硼砂(一錢)、象牙末(一錢)、甘草(一兩,炙)、飛羅面(三兩)、金星鳳尾草(一兩)、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滴水為丸,一兩可作一十五丸,蛤粉為衣。每服一丸,用冷水半盞,放藥在內滾動,候沫起。吃水不吃藥,細細呷之,一丸救數人,不拘時候。
菖蒲大丸
治風熱壅盛,咽嗌腫痛,語音嘶嗄,咽物艱難。常服清上焦,發音聲。
水菖蒲、白朮(各一兩)、防風(去蘆頭)、川芎(各一兩半)、甘草(炙)、桔梗(去蘆頭,微炒。各二兩)、木通(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細研,以竹紙裹壓,去油取霜)、肉桂(去粗皮,二錢半)、縮砂仁(二錢半)、薄荷葉(去土取末,十兩)。
上件為細末,次入杏霜、薄荷葉研勻,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含化咽津,食後。
川芎丸
治咽喉不利,音聲不出。及風熱上壅,面赤鼻塞,不聞香臭。
石菖蒲(半兩)、桔梗(去蘆頭)、荊芥穗、蒲荷葉(去土)、川芎、牛蒡子(炒。以上五味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後、臨臥。
通聲丸
治寒邪客搏肺經,咽嗌窒塞,語聲不出,咳嗽。及憂思恚怒。氣道閉澀,噎塞不通,胸滿氣短。
石菖蒲、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炒)、乾薑(炮)、木通(五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含化咽津,食後、臨臥。
消毒丸
治喉痹口瘡,腮頰腫痛。
白殭蠶(炒去絲嘴)、牛蒡子(微炒)。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後。
烏龍膏
治喉痹,縛喉風。
皂角(七挺,捶碎,用水五升挼汁,濾去滓)、草烏頭(銼碎)、天南星(銼碎)、大黃(銼碎。三味各一兩)。
上件併入皂角水內煮至二升,濾去滓不用,再熬成膏子,入新瓷器內盛,候微凝入朴硝末一兩,攪勻候冷,入白殭蠶末一兩,如前收之。如患喉痹,每服半匙頭,以甘草湯或茶清化下,灌入口內,立愈。如藥干,以好酒少許潤之,不拘時候。
絳雪散
治咽喉腫痛,咽物妨悶,及口舌生瘡。
龍腦(一錢)、硼砂(一錢)、硃砂(半兩)、寒水石(火煅,半兩)、馬牙硝(半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摻之,咽津。或用甘草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含化亦得,食後。
鉛霜散
治咽喉腫痛,清涼咽膈。
南硼砂、柿霜、糖霜、鉛白霜。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逐旋摻嚥下,食後。
一字散
治喉痹氣塞不通欲死者。
雄黃(一分,別研)、蠍梢(七枚)、豬牙皂角(七錠)、白礬(生研,一錢)、藜蘆(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立瘥。
吹喉散
治咽喉腫痛。
朴硝(四兩,別研)、甘草末(一兩,生)。
上件研勻,每用半錢,乾摻口中。如腫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內。
貼臍散
治元臟氣虛,浮陽上攻,口舌生瘡。
吳茱萸(醋炒香熟,半兩)、乾薑(炮,半兩)、木鱉子(五枚,去殼)。
上件為細末,每用半錢,冷水調,以紙靨貼臍上。
口齒方二十一道
(口瘡附)。
九寶散
治牙疼。
青鹽、細辛(去葉土)、延胡索、高良薑、蓽茇、胡椒、麝香(別研)、乳香(別研)、雄黃(別研)。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次入別研藥令勻。每用少許,微微擦痛處。
祛痛散
治元臟氣虛,風熱內攻,牙齦浮腫,疼痛發歇。
細辛(去葉土)、雞腸草、旱蓮子、茴香、白礬、訶子(煅去核)、晚蠶砂、青鹽、皂角、茜根麻籸(以上十一味各一兩)。
上件銼成小塊,入一大瓶內,鹽泥厚固濟,於瓶口留一竅子出煙,用炭半秤煅,候青白煙出去火,候冷取藥,細研如粉。揩牙如常法。
升麻散
治風蟲牙疼,齒根動搖。
升麻、細辛(去葉土)、蓽茇、胡椒、川芎、川椒、甘松(洗去土)、香白芷。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處,良久漱去。若甚者,用沸湯調藥二錢,乘熱盥漱,涎出立愈。
香莢散
治牙疼。
豬牙皂角、細辛(去葉土)、川烏頭(生用,不去皮尖)、升麻、蓽茇、香附子(六味各二錢)、乳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次入乳香研勻。每用一錢,揩貼患處,仍頻用。
麝香礬雄散
治大人、小兒牙齒動搖,齦齶宣露,骨槽風毒,宣蝕潰爛,不能入食者。
膽礬(二錢)、雄黃(二錢)、麝香(一錢,別研)、龍骨(一錢)。
上件同研令極細,每用一字,以鵝毛蘸藥掃患處,日用一、二次。若小兒走馬疳,唇齦蝕爛者,先泡青鹽湯洗淨,後用新綿拭乾摻藥。
蠍附散
治牙疼不止。
附子底、蜈蚣頭、川烏頭尖(以上三味各二枚)、蠍梢(七枚,不去毒)。
上件為細末,先用竹杖刺動牙齦,次以紙捻在藥一粟米許,甚者不過兩、三次用。
止痛散
治牙疼。
大蒜(一瓣,去皮生用,細研)、巴豆(一粒,去殼細研)、鹽豉(七粒,細研)。
上件同研勻,入瓷器內盛之,密封勿令透氣。每用少許擦患處,日三、兩次用。
香椒散
治牙疼。
草烏頭(生用)、胡椒、乳香(別研)、蠍梢(不去毒)。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擦牙痛處,吐涎立瘥。
西硼散
治牙齒動搖。
草烏頭(緊實者一枚,炮令七分熟)、西硼砂(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
仙桃散
治風牙疼,有膿血並口氣。
防風(去蘆頭)、桃根節、香白芷、細辛(去葉土。四味各一兩)、川椒(去目,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用三錢,水七分煎至五分。熱呷滿口,候冷吐去。或每日揩牙,溫水漱之。
荊芥散
治風蟲牙痛,牙槽浮腫。
荊芥穗、薄荷葉(去土)、細辛(去葉土)、甘草(炙)。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用藥五錢,水一大碗,煎三、五沸,通口慢慢盥漱亦得。
露蜂房散
治牙疼。
露蜂房、天仙藤(各等分)。
上件㕮咀。每用二錢,水半盞煎數沸,去滓漱之。
聖蟾散
治風蟲牙疼。
蟾酥(熱湯少許化開)。
上用新綿少許,蘸藥粟米大,塞痛處。
定痛散
治風蟲牙疼。
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為細末)。
上每用半錢,生薑汁調擦患處,良久溫鹽湯盥漱。
失笑散
治牙疼,不問久新。
細辛(去土葉)、良薑、香白芷、蓽茇。
上各等分為細末。左邊牙疼,口含水搐左鼻;右邊牙疼,搐右鼻。如擦牙亦得。
立應散
治風蟲牙疼。
楊梅根皮(厚者一兩,去粗皮)、川芎(三錢)、麝香(少許別研)。
上件為細末,研勻。每用一字,先含溫水一口,次用藥於兩鼻內搐之,涎出痛止為效。
透關散
治牙疼。
蜈蚣頭、蠍梢(去毒)、草烏頭尖(如麥粒大)、川烏頭底(如錢薄。以上四味各七枚)、胡椒(七粒)、雄黃(七粒,如麥粒大,別研)。
上件為細末。用紙捻子蘸醋點藥少許,於火上炙乾,塞兩耳內,閉口少時立效。
雄黃定疼膏
治牙疼。
大蒜(一枚)、細辛(去葉土,二錢)、豬牙皂角(四錢)、盆硝(二錢,別研)、雄黃(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同大蒜一處搗為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將薄新綿裹藥。左邊牙疼,放藥在左耳內;右邊牙疼,放藥在右耳內。良久痛止,一丸藥可數治。
如神散
取蟲牙。
肥赤馬肉三斤或五斤,每肉一斤入硇砂二兩,同拌和以器物盛之,於有日處頓放,候作成蛆,令自干,研為細末。每蛆末一兩入粉霜半兩,同研勻。如用時先以針撥動牙根四畔空虛,次用燈心蘸藥少許,點於牙根下,良久其牙自動落。
赴筵散
治口瘡。(以下口瘡方。)。
黃柏(去粗皮,蜜炙)、細辛(去葉土)。
上件等分為細末,摻瘡涎出即瘥。
綠雲散
治舌上生瘡。
銅青、鉛白霜。
上件等分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