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楊氏家藏方 卷第五

◄◄ 回「楊氏家藏方」總目錄

目次

卷第五

一切氣方二十五道

蓽澄茄大丸

治男子、婦人心腹脹痛,口吐酸水,吃食無味,一切氣疾,並宜服之。

蓽澄茄、白豆蔻仁、肉豆蔻(麵裹,煅香)、草豆蔻仁、木香、丁香、白朮、縮砂仁、紅豆、肉桂(去粗皮)、益智仁、訶子(煨,去核)、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檳榔、胡椒、乾薑(炮)、阿魏(麵裹煨,去面。以上二十味各一兩)、青橘皮(去白,二兩)、陳橘皮(去白,二兩)、甘草(四兩,炙)。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細嚼,溫酒或鹽湯下;婦人艾醋湯下。空心、食前。

丁香平氣丸

治氣刺氣悶,中酒惡心,嘔吐不定。

肉桂(五兩,去粗皮)、丁香(三兩)、人參(去蘆頭)、肉豆蔻(麵裹、煨熟)、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以上四味各一兩半)、白茯苓(二兩,去皮)、縮砂仁(二兩)、白豆蔻仁(三兩)桔梗(去蘆頭,二兩半)、甘草(炙,二兩半)、木香(半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細嚼,生薑、陳橘皮湯下;如婦人心腹痛,當歸酒下。食前。

阿魏理中丸

治一切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胃冷吐逆,臍腹撮痛。

阿魏(一分,用面二匙,醋和阿魏作餅子,炙令黃)、京三稜(煨切)、蓬莪朮(煨切)、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甘草(炙)、乾薑(炮)、乾木瓜、肉桂(去粗皮)、白朮(以上九味各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木瓜鹽湯下;如婦人血氣攻刺,煎乾薑、當歸湯嚼下。食前。

大橘皮丸

治中寒氣痞,飲食不下。

陳橘皮(去白,一斤)、生薑(洗淨,不去皮切,焙乾,一斤)、丁香、人參(去蘆頭)、甘草(炙。以上三味各四兩)、神麯(微炒,二兩)、麥糵(微炒,二兩)。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煎生薑、橘皮湯化下,食空。

通氣丸

寬中導氣,治噎塞滿悶,腹脅脹急,小腸氣痛。

丁香皮、黑牽牛(各五兩)、京三稜(炮、切)、蓬莪朮(炮、切)、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白朮、益智仁(各二兩)、茴香(炒)、蘿蔔子(炒)、縮砂仁、枳殼(去穰、麩炒。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蘿蔔湯下,食後。

麝香寬中丸

治中脘不快,胸膈痞悶,嘔逆噁心,腹脅刺痛,不思飲食。

沉香(四錢,細銼)、香附子(去毛,炒,二兩)、縮砂仁(一兩半)、甘松(洗去土,二兩)、薑黃(二兩)、木香(半兩)、陳橘皮(去白,二兩)、甘草(一兩,炙)、白檀香(一兩,銼細令取末)、麝香(二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次入麝香研勻,熬甘草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嚼細,沸湯下,不拘時候。

導氣丸

宣壅導氣,除脹滿,利大腸。

大黃(四兩,濕紙裹煨)、蠍梢(去毒炒,一兩)、青橘皮(去白,一兩)、胡椒(四十粒)、陳橘皮(去白,一兩)、黑牽牛(十二兩,取頭末四兩)、茴香(一兩,微炒)、乾薑(一兩,炮)、甘草(炙,一兩)、阿魏(半錢,用稀面少許和作餅子,捏干,油煎黃色)。

上件為細末,蒸木瓜搜勻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鹽湯送下,不拘時候。量虛實加減服。

木香順氣丸

治臟腑停滯,氣結不散,腹脅膨脹,臍腹作疼,流注腰腳,沉重疼痛,胸膈痞滿,不思飲食。

全蠍(去毒,微炒)、茴香(微炒)、肉豆蔻(麵裹煨熱)、木香、胡椒(已上五味各一兩)、薑黃(二錢)、青橘皮(去白,焙,二錢)、蘿蔔子(四兩,炒)。

上件為細末,生薑自然汁一半,好酒一半,和勻,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紫蘇、橘皮湯送下,食後。

推氣丸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腹脹滿,大便秘澀,小便赤黃。

檳榔、枳實(小者,去穰)、陳橘皮(去白)、黃芩、大黃、黑牽牛(以上六味各等分,並生用)。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溫熟水下一百丸,更量虛實加減。

丁香五辛丸

溫中暖胃,止吐逆,進食消痰。

丁香、木香、乾薑(炮。三味各一兩)、胡椒(三兩)、半夏(二兩,湯洗七遍,焙)。

上件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丁沉丸

治胸膈痞悶,嘔逆噁心,腹脅脹滿。

丁香(二兩)、沉香(一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肉豆蔻(一十枚,麵裹煨熟)。

上件為細末,用甘草十兩,捶碎,入水一斗,揉盡去滓,熬成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消脹丸

快氣寬中,除腹脹,消宿食。

木香、檳榔、黑牽牛(炒)、蘿蔔子(微炒。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生薑、蘿蔔湯下,食後。

黑丸子

治胸膈痞塞,心腹堅脹,氣積氣塊,大小便不通。

黑牽牛、天門冬(去心。各等分,生用)。

上件為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送下,食後。

流氣飲子

治男子、婦人五臟不調,三焦氣壅,心胸痞滿,噎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又治上氣喘急,咳嗽涎盛,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滯,小便不通。及治憂思太過,致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滯成疾。又治傷寒,才覺得疾便服此藥,升降陰陽,汗出立愈。大治腳氣腫痛,喘急腹滿,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刺痛,並皆治之。

陳橘皮(去白,二斤)、青橘皮(去白)、紫蘇(連枝葉用)、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一宿,炒)香附子(炒去毛)、甘草(炙。以上五味各一斤)、木通(八兩)、大腹皮、丁香皮、蓬莪朮(煨、切)、草果子仁、木香、檳榔、肉桂(去粗皮)、藿香(去土。八味各六兩)、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頭)、白朮、乾木瓜、赤茯苓(去皮)、石菖蒲、香白芷(以上七味各四兩)、半夏(二兩,湯洗七遍,焙)。

上件㕮咀。每服稱半兩,水一大盞,生薑三片,棗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如心脾疼,入菖蒲五片同煎。如婦人血氣病,入艾醋同煎。傷寒頭痛,發熱咳嗽,入連根蔥白三寸同煎。五膈氣病,入陳橘皮少許同煎。心中怔忪,入麥門冬子數粒同煎。如臟腑利,入粳米一撮同煎,並不拘時候。

木香煮散

理一切滯氣,寬膈消痰。治嘔逆噁心,腹脅脹滿。

紫蘇葉、青橘皮(去白)、當歸(洗焙)、白芍藥、烏藥、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頭)、半夏(湯洗七次,焙)、川芎、黃耆(蜜炙)、防風(洗,去蘆頭稱)、甘草(炙)、陳橘皮(去白)、枳殼(麩炒,去穰)、大腹皮(以上一十五味各一兩)。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沉香散

治中脘氣塞,元臟虛冷,胸膈痞悶,臍腹㽲痛,氣噎不快,繞臍虛鳴,嘔吐酸水,泄利虛滑,心痛氣刺,手足逆冷,倦怠少力,不美飲食,口苦舌澀,嘔逆噁心,噫氣吞酸,脅肋疼痛,喘滿氣逆,小便頻數。又治婦人脾血冷氣,發作不常及中惡腹痛,蠱毒疰忤,悉皆治之。

烏藥(三兩,炒)、沉香、木香、人參(去蘆頭)、白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以上六味各一兩)、丁香、檀香、白豆蔻、青橘皮(去白炒。以上四味各半兩)、京三稜(煨、切)、蓬莪朮(煨、切)、香附子(炒去毛。以上三味各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入鹽少許,熱服或熱酒調下,空心服。大能御邪正氣,調中進食,闢霧露嵐濕之氣。

十膈湯

治驚憂氣滯,冷熱不調。或飲食過傷,停積不散,上喘痰嗽,心胸噎塞,漸至羸瘦。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厚朴(去皮,薑汁塗炙)、枳殼(去穰,麩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神麯(炒黃)、訶子(煨去核)、白朮、陳橘皮(去白)、乾薑(炮)、京三稜(煨、切。以上十二味各一兩)、檳榔(一分)、木香(一分)。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枚,鹽少許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食前。

三香正氣散

療陰多陽少,手足厥冷,氣刺氣滯,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吐利咳逆,嘔噦酸水,怠墮嗜臥,不思飲食。

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香附子(炒去毛,二兩)、陳橘皮(去白)、益智仁、甘草(炒)、縮砂仁、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各一兩半)、烏藥、乾薑(炮)、丁香皮、蓬莪朮(炮。以上四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不拘時候。

順氣散

治男子、婦人氣血衰弱,虛風攻注肌體、頭面,肩背刺痛,手腳蜷攣,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謇澀,行步艱辛,心忪氣短。客風所湊,四肢拘急,鼻塞頭疼。或脾氣不和,心腹刺痛,胸膈不快,少力多困,精神不爽,可思飲食,嘔逆噁心,霍亂吐瀉。及胎前產後,但是氣虛百病,並宜服之。常服調榮衛,進飲食,去虛風,行滯氣。

烏藥(一十兩,銼細)、麻黃(去根節,三兩)、枳殼(三兩,麩炒,去穰)、桔梗(去蘆頭)、香白芷、川芎、甘草(炙)、白朮、陳橘皮(去白。以上六味各五兩)、人參(去蘆頭,一兩)、乾薑(炮,一兩半)。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溫服。如傷風、鼻塞、頭疼,入蔥白三寸,薄荷五葉同煎;婦人血氣,入當歸少許同煎。

丁香養氣湯

治一切氣。溫中、益胃、進食,除心腹諸痛,理嘔逆不止。

高良薑(四兩,炒)、丁香、丁香皮、乾薑(炮)、益智仁、縮砂仁、赤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以上七味各二兩)、甘草(炙,二兩半)、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紅豆(以上三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空心、食前。

分氣湯

治氣注脅肋刺痛,服諸藥無效,經歲月不已者。

甘草(炙)、乾薑(炮)、熟乾地黃(洗焙)、白茯苓(去皮)、當歸(洗焙)、細辛(去葉土)、白芍藥、吳茱萸(湯洗七次,炒)、肉桂(去粗皮。九味各三錢)、山梔子仁(六枚)。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羊脂一小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

不換金散

治一切氣。調陰陽,止吐利,療寒熱,截傷寒。

厚朴(去粗皮,四兩,薑汁浸一兩)、陳橘皮(去白)、甘草(炙)、藿香葉(去土)、蒼朮(米泔浸一宿,焙)、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為末,生薑汁搜和作餅子,炙令黃色)、草果子仁(以上七味各二兩)、人參(去蘆頭,一兩半)。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豆蔻散

治脾胃不和,中脘痞悶,氣不升降,痰逆噁心,不思飲食。

沉香(三分)、縮砂仁(微炒)、白豆蔻仁(微炒)、乾生薑(以上三味各一兩)、木香、人參(去蘆頭)、白朮、白茯苓(去皮)、丁香(以上五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生薑三片,煎至七分,熱服,或用鹽湯點亦得,食前。

五辛寬膈湯

調順三焦,升降滯氣。治久寒積冷,心腹刺痛,脅肋脹滿,嘔吐噁心,噫醋吞酸,困倦減食。

丁香、檀香、胡椒(三味各半兩)、桔梗(去蘆頭,二兩)、乾薑(炮,三兩半)、縮砂仁(二兩)甘草(炙,四兩)、陳橘皮(去白,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雙棗湯

治脾胃不和,胸膈不快,飲食停滯,氣不升降,腹脅脹痛,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香附子(去毛,八兩)、青橘皮(去白,炒令黃,六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二枚,水一盞,煎至七分,或入鹽湯點亦得,食前。

積聚方一十二道

丁紅丸

治停滯不消,胸膈痞滿,心腹疼痛,嘔逆咽酸。常服磨積破塊,消酒食毒。

丁香、木香、五靈脂(去砂石)、京三稜(煨)、蓬莪朮(炮)、茴香(以上六味各半兩)、乾漆(三分,炒煙出)、胡椒(四錢)、檳榔(二枚)、青橘皮(去穰,一兩)、陳橘皮(去白,一兩)、巴豆(春夏四十二粒,秋冬各一百粒。去殼,將二橘皮同巴豆一處炒,令巴豆黑色,不用巴豆,只用橘皮)。

上件為細末,用硇砂二錢,酒浸去砂石,入醋一盞,面一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麝香為衣。每服二丸至三丸,生薑湯或溫酒送下,食後。

軟犀丸

治久虛沉積,心腹撮痛,腸滑下利,臟腑不固,日漸羸弱。

沉香(一分)、檀香(一分)、丁香、木香、肉豆蔻(麵裹,煨熟)、檳榔(以上四味各半兩,六味同為細末)、巴豆(二十一粒,去殼)、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白丁香(一字)、鷹糞白(一字)、百草霜(一兩)。

上件除前沉香等六味外,將後巴豆等五味用鐵銚子內慢火炒至大煙出,無令太過、不及,候得所,用一瓷盞蜜蓋,放冷一宿,研細與前藥末相和,再和研勻,用黃蠟一兩半,麻油一分同煉熔和藥成劑。每服旋丸如綠豆大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送下,食後,臨臥。

五積丸

治五種膈氣,中脘痞悶,噎塞不通,飲食減少;及積聚癖塊,心腹作痛,一切沉積,並皆治之。

沉香(半兩)、木香(半兩)、當歸(洗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青橘皮(去白,半兩)、丁香(一分)、大黃(半兩,酒浸,濕紙裹,炮)、縮砂仁(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後以生薑制曲)、陳橘皮(去白,半兩)、京三稜(半兩,炮)、蓬莪朮(半兩,炮)、檳榔(一分,銼)、膽礬(半兩,別研)、細松煙墨(半兩,燒留性)。

上件除膽礬外,併為細末,用肥棗五十枚,去皮核,入米醋二升,煮棗令爛,次下膽礬末,煮少時與前藥同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橘皮湯送下,食後、臨睡。

削堅丸

治五積六聚,氣結成塊,食積癖瘕,心腹脹滿,瘦悴少食。

鱉甲(醋浸兩宿,去裙襴,更醮醋炙黃色,取末稱)、京三稜(銼如小棗大,好醋浸兩宿,焙乾,取末稱)、乾漆(搗碎,炒令煙出,搗細取末稱。三味各二兩半)、沉香(半兩)、乳香(二錢半,別研)、檳榔、木香、乾薑(炮)、沒藥(別研)、肉桂(去粗皮)、細松煙墨(燒去膠)、胡椒、蘿蔔子、乾蠍(微炒,去毒)、硇砂(通明者,為末,重湯飛煉,別研。以上十味各半兩)、粉霜(二錢半,別研)、輕粉(二錢半)。

上件為細末,拌勻用好醋煮薄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淡醋煎生薑湯下,日二服,夜一服。如未利漸加,微利即減。

小沉香丸

治五積氣滯,腹滿脹痛,吐逆噎塞,胸膈痞悶,吞酸嘔噦,面黃羸瘦,脾胃氣弱不能克化水穀,痰飲癖塊,發歇疼痛,不思飲食。

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縮砂仁、木香、京三稜(炮)、蓬莪朮(炮。以上五味各半兩)丁香皮(六錢)、烏梅(去核,焙乾,二兩)、巴豆(三十粒,不去皮油)、硇砂(別研)、肉桂(去粗皮。二味各一分)。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送下,食後。

異方紅丸子

治一切積聚,心腹疼痛,婦人血氣攻注。常服消酒食,破積氣。

沉香、硇砂(別研)、使君子(去殼)、蓬莪朮(炮,切)、京三稜(炮,醋浸過)、硃砂(別研)、木香(以上七味各一分)、檳榔(一枚,大者)、肉豆蔻(一枚,大者)、母丁香(五粒)、巴豆(二十粒,肥好者,去皮心膜,不出油,研)、黑牽牛(一兩,炒熟,取末半兩入藥,余者不用)、蓽澄茄(一分)。

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丸,茴香湯下;欲微利,加至五、七丸。食後。

木香檳榔煎

治脾積氣塊走注,胸膈攻刺,口吐清水。

木香(一兩)、檳榔(七枚)、乾漆(半兩,炒煙盡為度)、硇砂(半兩,別研)、肉豆蔻(五枚)、胡椒(四十九粒,炒)、肉桂(去粗皮,一兩)。

上件為細末,次入硇砂,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或七丸,陳橘皮湯送下,食後。

酒積丸

治酒癖不消,心腹脹悶,噫酢吞酸,噦逆不食,脅肋刺痛。

神麯(炒)、麥糵(各一錢,炒)、硇砂(一字,別研)、白麵(四兩)、巴豆(六十粒,取霜)、黃連(一字)。

上件為細末,沸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嚼煨生薑溫酒下,食後。

消積三稜煎

治脾胃虛弱,少食多傷,五積六聚,氣塊疼痛。

沉香(一兩,為末)、檳榔(一兩,為末)、京三稜、蓬莪朮、烏梅肉(焙乾為末。三味各二兩)。

上將京三稜、蓬莪朮二味銼碎,用酸醋浸一宿,取出、焙乾為末,入沉香等拌勻。每稱藥末一兩,用肥巴豆十五枚,去皮、心、膜,細研,以竹紙裹壓數次,去油取霜,與前項藥末一兩再研勻,醋煮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生薑湯下,食後。

消食丸

消食化積。治久痢,心腹痛,胸膈不快,腹脹,不思飲食。

烏梅(肉厚者五十枚,捶破,炒焦黃色)、巴豆(五十粒,生用去皮、殼)、胡椒(二百粒)、吳茱萸(湯洗七次,一兩)、肉桂(去粗皮,半兩)。

上件為細末,濃磨細松煙墨,水浸蒸餅,和劑令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熟水送下。如心腹痛,醋湯下,食後。

烏金餅子

治堅瘕積塊,狀如覆杯,腹痛不食。及治婦人血氣刺痛。

乾漆(一兩,炒煙出,為末)、沒藥(一分)、硇砂(一錢)。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作餅子。每服三餅子,男子鹽湯、婦人醋湯下,食後。

金寶神丹

治諸積癖塊,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及婦人崩中漏下,一切虛冷之疾。尤治飲食過多,臟腑滑泄,久積久利,並皆治之。

青礞石(半斤,搗、羅過,用硝石二兩細研於坩堝內,鋪頭蓋底按實,用圓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煨之,取出入赤石脂二兩,同研極細)。

上件滴水丸如小雞頭大,候乾再入坩堝內,用少火煅紅收之。每有虛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送下,以少食壓之。久病泄瀉,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

心腹痛方二十二道

賜方五香湯

治積寒攻衝,腹脅疼痛。

木香、沉香、滴乳香(別研)、藿香葉(去土)、吳茱萸(湯洗七次。以上五味各三兩)、麝香(一兩,別研)。

上件除乳香、麝香外,為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入二香煎令再沸,分三服。一方寒熱頭痛,加升麻、獨活;四肢不舉,無力、口乾,加桑寄生、連翹;兩脅脹痛,加射干、大黃;小便不利,加通草。其大黃看虛實加減。不拘時候。

隙痛散

治冷氣攻心,痛不可忍者。

五靈脂(去砂石)、蒲黃(炒赤色。二味各一兩半)、當歸(洗焙)、肉桂(去粗皮)、石菖蒲、木香、胡椒(五味各一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三兩)。

上件併為細末。每服二錢,醋一盞,鹽半錢,同煎至五分,熱酒,不拘時候。

良薑散

治停寒積冷,心腹撮痛。

高良薑(一斤,用好油熬熱,旋下,渫令赤色,用麩皮揩去油,細銼)、丁香(三兩)、甘草(三兩,炙赤色,銼)、人參(去蘆頭,二兩半)、胡椒(一兩)、蓽茇(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食前。

一捻金散

治久、新心氣痛,嘔吐清痰。

胡椒(一兩二錢半)、肉桂(去粗皮,一兩)、高良薑(半兩)、乾薑(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夏月冷酒調下;冬月溫酒或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鹽煎散

治冷氣攻衝,心腹撮痛。

川楝子(麩炒,去核)、青橘皮(去白)、草烏頭(炮,去皮臍)。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鹽少許,煎至六分,溫服,食前。

勝金散

治腹脅脹滿,心腹作痛。

當歸(洗焙)、延胡索、五靈脂(去砂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三分同煎至八分,溫服,食前。

立安散

治脾疼正發,服之即止。

穿山甲(不以多少,用溫水洗去元著肉皮膜,好釅醋浸,炙令焦)。

上件為細末。每發時,爛銼薤白一莖,抄藥一錢,熱酒調下,食後。

雞舌香散

治脾受寒濕,時發疼痛。

高良薑(四兩,好油四兩,焙令紫色)。

上搗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空心、食前。

獨效散

治傷冷心脾,疼不可忍者。

光明瀝青(不以多少)。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先以冷米醋調成膏,復用熱米醋調開服,不拘時候。

薑黃散

治九種心痛發動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

薑黃(三分)、檳榔(半兩)、乾漆(搗碎,炒令煙出,稱半兩)、石灰(搗末,炒令黃色,稱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克效散

治男子、婦人九種心痛。

芫花、狼毒(各一兩,同用米醋一升半,入銀、石器內熬干為度)。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蔥酒調下,不拘時候。忌甘草三日。

沉香大丸

治男子、婦人脾氣虛弱,腹脹滿悶,臍下刺痛。

沉香(一分,細銼)、木香、川楝子肉(炒)、茴香(炒)、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青橘皮(去白)、硇砂(研)、雄黃(光明者,別研。八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熱酒或鹽湯送下。婦人臍下刺痛,燒綿灰酒送下,食空。

拈痛丸

治沉寒積冷,心腹疼痛,脅肋䐜脹,吐利自汗,甚者氣奔,心胸大痛不止,痛極輒致暴絕,口噤戴目,不能語言。及傷寒陰證,手足逆冷,臍腹築痛,吐利不止,脈息沉細,並宜服之。

附子(炮,去皮臍)、川烏頭(大者,炮,去皮臍)、胡椒、乾薑(炮)、高良薑、肉桂(去粗皮)蓽茇、當歸(洗焙)、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微炒。九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炒生薑、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石菖蒲丸

治心脾虛冷,氣滯不散,時發疼痛。

石菖蒲、香附子(炒)、陳橘皮(去白)、高良薑(銼如骰子大,滴油炒紫色)、半夏曲(以上五味各一兩)、遠志(去心)、白豆蔻仁、蓬莪朮(煨香切。三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用神麯末三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米飲送下,心痛,醋湯下。食前。

五香如聖丸

治心腹疼痛。

木香、沉香、藿香葉(去土)、乳香(別研)、麝香(別研。以上五味各一兩)、巴豆(一十枚,去殼)、陳橘皮(一兩,同巴豆炒令煙盡,去巴豆不用)。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神捷丸

治急心痛不可忍,渾身手足厥逆,嘔吐冷沫。

吳茱萸(湯洗七次)、乾薑(炮)、肉桂(去粗皮)、蓬莪朮(煨香切)、附子(炮,去皮臍)、川芎(以上六味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醋湯送下,食前。

除痛丸

治中焦積寒,心腹疼痛,嘔噦清水,自汗短氣。

木香、乳香(別研)、沉香、藿香葉(去土)、肉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枳實(麩炒,去穰)、吳茱萸(湯洗七次)、京三稜(煨香,切)、蓬莪朮(煨香切。以上十味各半兩)、黑牽牛(四兩,取一出細末一兩半,余者不用)、麝香(一錢半,別研)、陳橘皮(去白,半兩,銼。用巴豆去殼二兩,炒令紫色,去巴豆不用)。

上件為細末,入麝香、乳香別研勻,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生薑湯下,食後。更量虛實加減。

愈痛丸

治心腹作痛往來無定,及小腸疝氣等疾。

雷丸、石菖蒲、薑黃(三味各一兩)、五靈脂(去砂石)、檳榔(二味各半兩)、延胡索(三錢)、茴香(炒)、胡椒(二味各二錢)、蠍梢(去毒,微炒)、斑蝥(麩炒黃色,去頭足翅。二味各二十一枚)、沒藥(一分,別研)、巴豆(一百粒,不去油,別研)。

上件為細末,入巴豆和勻,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丸,熱醋湯送下;如小腸氣,熱酒調燈心灰下,食後。

透紅丸

治脾疼翻胃,膈氣,水瀉積痢。及婦人血氣刺痛,皆可服之。

縮砂仁(一百粒)、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巴豆(五十粒,去皮膜,取霜)、坯子燕脂(一錢,別研)、川芎(一兩,銼碎)。

上件為細末,次入杏仁、巴豆、燕脂研勻,湯泡雪糕糊丸如梧桐子大。大人每服兩丸。小兒丸作黍米大,每服三丸。脾疼,石菖蒲湯下;婦人血氣刺痛,醋湯下;翻胃膈氣,丁香湯下;水瀉,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並空心、食前。

麝香丸

溫中快氣,消化宿食。治心腹冷疼,男子小腸氣,婦人血氣攻注疼痛。

麝香(一錢,別研)、胡椒(一兩)、木香、巴豆(四錢,去皮心,研)、全蠍(四錢,去毒,微炒)。

上件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心腹痛,煨薑湯下;婦人血氣痛,炒生薑、醋湯下;小腸氣腹脅攻痛,茴香湯下。常服消酒化食,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蠲毒丸

治九種心痛。

巴豆(一粒,取霜)、斑蝥(二枚,去翅足)、丁香(七枚)、胡椒(四十九粒)。

上件為細末,爛飯丸如小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丸,溫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靈脂丸

治一切心腹痛及小腸氣。

巴豆(去皮膜,紙裹出盡油)、乾薑(炮)、五靈脂(去砂石。各二錢)。

上件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醋湯下。實者,每服十丸,不拘時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