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東垣試效方」總目錄
目次
卷八
小便淋閉門
小便淋閉論
《三難》云:病有關有格,關則不得小便。又云:關無出之由,皆邪熱為病也。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熱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夫小便者,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也,長生於申,申者西方金也。肺合生水,若肺中有熱,不能生水,是絕其水之源。《經》云,虛則補其母,宜清肺而滋其化源也,故當從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又如雨、如露、如霜,皆從天而降下也,乃陽中之陰,秋氣自天而降下也。且藥有氣之薄者,乃陽中之陰,是感秋清肅殺之氣而生,可以補肺之不足,淡味滲泄之藥是也。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之類,以清肺之氣,泄其火,資水之上源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熱閉於下焦者,腎也、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邪,閉塞其流。易上老云:寒在胃中遏絕不入,熱在下焦填塞不便。須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氣味俱陰之藥,可除其熱,泄其閉塞。《內經》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服淡滲之藥,其性乃陽中之陰,非純陽之劑,陽無以化,何能補重陰之不足也?須用感地之水運,而生大辛之味;感天之寒藥,而生大寒之氣。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大寒之氣,人稟之生膀胱,寒水之運,人感之生腎。此藥能補腎與膀胱。受陽中之陽,熱火之邪而閉塞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
熱在下焦小便不通治驗
北京人,王善甫,為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甘淡滲瀉之藥皆不效。先師曰:疾急矣,而非精思不能處,我歸而思之。夜參半,忽攬衣而起,曰:吾得之矣。《內經》有云,膀胱者,津液之府,又氣化而能出焉。渠輩已用滲泄之藥,而病益甚,是氣不化也。啓玄子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甘淡氣薄皆陽藥,獨陽無陰欲化得乎!明日以群陰之劑投之,不再服而愈。
滋腎丸、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也。
知母(去皮,銼,酒製)、黃蘗(銼,酒製,焙乾,各二兩)、肉桂(一錢)
《內經》云:熱者寒之。遂用知母、黃蘗大苦寒為主治,肉桂辛熱與熱同體,乃寒因熱用也。
上件為細末,煎熟水為丸,如雞頭大,每服百餘丸至二百丸,煎百沸湯送下,空心,宿食消盡服之。頓兩足,令藥易下行故也。如小便利,前陰中如刀刺痛,有惡物下,為效驗。
清肺飲子、治渴而小便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也。
茯苓(去皮,二錢)、豬苓(去皮,三錢)、澤瀉(五分)、琥珀(半錢)、燈心(一分)、木通(七分)、通草(二分)、車前子(二錢,炒)、瞿麥(五分)、萹蓄(七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稍熱服,或《局方》八正散,仲景五苓散亦得用之。
導氣除燥湯、治小便閉塞不通,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也。
知母(細銼,酒製,三錢)、黃蘗(酒製,四分)、滑石(炒黃色,為末,二錢)、澤瀉(為末,三錢)、茯苓(去皮,二錢)
上件和勻,每服秤半兩,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空心。如急閉,不計時候。
腎疸湯、治腎疸目黃,甚至渾身黃,小便赤澀。
升麻(半錢)、羌活、防風、藁本、獨活、柴胡(以上各半錢)
以上治腎疸目黃,渾身黃。
白朮(半錢)、蒼朮(一錢)、豬苓(四分)、澤瀉(三分)、茯苓(二分)
以上治小便赤澀。
葛根(半錢)、甘草(三分)、黃蘗(二分)、人參(三分)、麴(六分)
上件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前。
陰痿陰汗及臊臭門
陰痿陰汗及臊臭論
一富者,前陰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先師治之。曰:前陰者,足厥陰肝之脈,絡陰器,出其挺末。夫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為五臭,入肝為臊臭,此其一也。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衝,乃治其標。如惡針,當用藥除之。夫酒者,氣味倶厚,能生裏之濕熱,是風濕熱合於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之治。
龍膽瀉肝湯、治陰部時復濕癢及臊臭。
柴胡、澤瀉(各一錢)、車前子、木通(各半錢)、生地黃、當歸尾、草龍膽(各三分)
柴胡入肝為引用;澤瀉、車前子、木通淡滲之味利小便以降臊臭,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黃、草龍膽苦寒瀉酒濕熱,更兼車前子之類,以撤肝中邪氣;肝生血,以當歸尾滋肝中血不足。
上件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空心,宿食消盡服之,更以美膳壓之。
清震湯、治溺黃臊臭淋漓,兩丸如冰,陰汗浸及兩股,陰頭亦冷,正值十二月天寒凜冽,霜雪交集,寒之極矣。
升麻(半錢)、甘草(炙,二分)、柴胡(五分)、酒黃蘗(一錢)、蒼朮(半錢)、藁本(二分)、防風(三分)、當歸身(二分)、紅花(一分)、豬苓(三分)、羌活(一錢)麻黃根(三分)、黃芩(半錢)、澤瀉(四分)
上件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臨臥服,大忌酒濕𬹃。
正元湯、治兩丸冷,前陰痿弱,陰汗如水,小便後有餘滴,尻臀并前陰冷,惡寒而喜熱,膝亦冷。
升麻(一錢)、羌活(一錢)、柴胡(一錢)、炙甘草(一錢半)、草龍膽(二錢)、黃蘗(二錢)、澤瀉(一錢半)、知母(二錢)
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空心服之,以早飯壓之。
柴胡勝濕湯、治兩外腎冷,兩髀樞陰汗,前陰痿,陰囊濕癢臊氣。
生甘草(二錢)、柴胡(一錢)、酒黃蘗(二錢)、當歸尾(一錢)、紅花(少許)、草龍膽、麻黃根、羌活、漢防己(各一錢)、五味子(三個)、升麻(一錢半)、澤瀉(一錢半)、茯苓(一錢)
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忌酒濕𬹃、房事。
椒粉丸、治前陰兩丸濕癢痛,秋冬甚,夏月減。
麻黃(一錢)、黑狗脊(半錢)、斑蝥(二個)、肉桂(二分)、當歸身(三分)、輕粉(少許)、小椒(三分)、蛇床子(半錢)、豬苓(三分)、紅花(少許)
上件為細末,乾摻上,避風寒、濕冷處坐臥。
補肝湯、治前陰如冰冷并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七分)、人參(三分)、葛根(三分)、升麻(四分)、柴胡、羌活、當歸身、連翹、炒黃蘗、澤瀉、蒼朮、麴末、知母、防風(各二分)、炙甘草(半錢)、陳皮(二分)、白茯苓(三分)、豬苓(四分)
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空心,食前,忌酒濕𬹃。
溫腎湯、治面色萎黃,腳萎弱無力,陰汗,陰莖有夭色。
麻黃(六分)、防風(一錢半)、白朮(一錢)、澤瀉(二錢)、豬苓(一錢)、白茯苓(一錢)、升麻(一錢)、柴胡(六分)、酒黃蘗(一錢)、蒼朮(一錢半)
上件分作二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前,天晴明服之,候一時辰方食。
丁香疝氣丸、治臍下撮急疼痛,并臍以下周身皆急痛,小便頻清,其五脈急,獨腎按之不急,皆虛無力,名曰腎疝。
當歸、茴香(各一錢)、甘草、木香(各半錢)、全蝎(三十個)、羌活(三錢)、防己(三分)、麻黃根節、玄胡(各一錢)、丁香(半錢)、肉桂(一錢)、川烏頭(半錢)
上件為細末,酒煮𬹃糊為丸,如雞頭仁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淡鹽湯亦得,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