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奇效良方總目錄
目次
卷之二十七
腰痛門(附論)
《六元正紀論》曰:太陽所至為腰痛。又曰:巨陽即太陽也,虛則腰背頭項痛。夫腎肝為病,則腰滯而痛。故經云:腰乃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蓋諸經皆貫於腎,而終於腰脊,腎氣一虛,邪氣易入,或風寒暑濕客之,或血凝氣滯,鬱郁悶悶而不伸,積水沉重,則小腸不得宣通,其證遂作。《素問·刺腰痛論》云:分六經之病,且如太陽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陽明腰痛不可以顧,顧則如有所見者善悲;少陽腰痛如針刺皮,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顧;太陰腰痛,令人而熟,熱甚則勞,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少陰腰痛,痛引脊內廉;厥陽腰痛,如張弓弩弦,善言嘿嘿然不慧,解脈是足太陽之別脈,令人腰痛,引肩䀮䀮然,時遺溲。又云:痛如引帶,常苦折腰狀,善恐,同陰之脈,是足少陽之別絡也,令人腰痛,痛若小錘居其中,怫然腫。陽維之脈,是太陽之所生,奇脈也,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衡絡之脈,是太陽之外絡,令人腰痛,不可俯仰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會陰之脈,是足太陽之中經也,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以欲走。飛揚之脈,是陰維之脈也,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恐。昌陽之脈,是陰蹺脈也,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肉裡之脈,是少陽所生,則陽維之脈所發也,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挾脊而痛,至頭几几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少陰,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俯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胛上。《刺熱篇》云:脾熱病者,熱爭則腰痛,不可俯仰,腹滿澀;腎熱病者,先腰疼,胻酸舌渴,且人之腰者,乃一身之大關節,六經所繫,支絡其經,多虛少實,或房勞之過度,或四氣之所襲,因虛則邪相搏,以為痛也。巢氏與《千金方》二家之論,腰痛有五,所感不同:一曰陽氣不足,少陰腎衰,是以腰痛;二曰風痹,風寒濕著腰而痛;三曰腎虛,勞役傷腎而痛;四曰彎腰作實傷腰而痛;五曰寢臥濕地而痛。此論受病各因。陳無擇云:又有三因而分之,蓋太陽少陰多中寒,少陽厥陰多中風,陽明太陰多中燥濕。若此六經腰痛者,為外之所因也。若失志傷腎,鬱怒傷肝,憂思傷脾,若此腰痛,為內之所因也。大抵此病,未嘗不由腎虛,而或以《內經》推足三陰三陽,十二經八脈,有貫絡於腰腎而痛者,則經中各有刺法治之,或風寒濕蓄熱,與失志房勞,及墜傷閃肭,氣滯血滯而痛者,當於五種三因而推之,不過發其所由,用汗下補瀉之法以療之。若脈浮弦為風,弦緊為寒,沉細為濕,沉實為熱,沉澀為氣與血也。治法識六經五種三因之病,則心胸瞭然,用藥收十全之功,豈不美歟!
腰痛通治方
獨活寄生湯
治風傷腎經,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婦新產,腰腳攣急疼痛,除風治之。
獨活、桑寄生(如無,以川續斷代之)、白芍藥、細辛、桂心、黃柏、防風、人參、熟地黃、川當歸、秦艽、牛膝、茯苓、杜仲(去皮,切,炒去絲)、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獨活湯
治因勞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獨活、羌活、防風、肉桂、大黃(煨)、澤瀉(以上各一錢半)、連翹、當歸梢、防己(酒拌)、黃柏(酒拌)、甘草(炙,以上各一錢)、桃仁(二十五個)
上作一服,水二盅,好酒半盞,煎至一盅,食前服。
五積散
治寒濕傷於腎經,腰痛不可俯仰。
方見寒門。
木香流氣飲
治氣滯腰痛。
方見氣門。
朮附湯
治濕傷腎經,腰重冷痛,小便自利。
白朮(四錢)、附子(泡,去皮臍)、杜仲(去皮,炒去絲,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人參順氣散
治氣滯腰痛。
人參、川芎、桔梗、白朮、白芷、陳皮、枳殼、麻黃(去節)、烏藥、白姜(炮)、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食前服,或為細末,食前用甘草湯調服。一方加五加皮一錢。
烏藥順氣散
加五加皮治氣滯腰痛。
方見風門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甘草湯調服。
生附湯
治受濕腰痛。
附子(生用)、白朮、茯苓、牛膝、厚朴、乾生薑、甘草(炙,以上各一錢)、蒼朮(炒)、杜仲(去皮,薑製炒,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通氣防風湯
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者。此手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足太陽經不通。
羌活、獨活(各一錢半)、蒼朮、防風、甘草(炙,各一錢)、蔓荊子、川芎(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如身重腰沉沉然,經中有寒濕也,更加酒浸漢防已一錢,輕者加附子一錢,重者加川烏一錢。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於足經,痛腫不可忍。
當歸身、知母(酒洗)、茯苓(去皮)、澤瀉、豬苓、白朮(以上各八分)、苦參(酒浸)、人參(去蘆)、葛根、升麻(以上各七分)、茵陳(酒浸)、黃芩(酒浸)、羌活、甘草(炙,各一錢半)、防風(去蘆)、蒼朮(各八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舒經湯
治臂痛不能舉,有人常苦左臂痛,或以為飲,或以為風為濕,諸藥悉投,繼以針灸,俱不得效,用此方而愈。蓋是氣血凝滯,經絡不行所致,非風非濕,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後服。
片薑黃(二錢,如無,則以嫩莪朮代之)、赤芍藥、當歸、海桐皮(去粗皮)、白朮(以上各一錢半)、羌活、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去滓,磨沉香汁少許,食前服。
青蛾丸
治腎經虛,腰腿疼痛,常服壯筋補虛。
杜仲(一斤,炒去絲)、破故紙(一斤,炒)、生薑(十兩,炒)
上為細末,用胡桃一百二十個,湯浸去皮,研成膏,入少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薑湯任下。
立安丸
治五種腰痛,當服補暖腎經,壯健腰腳。
破故紙、乾木瓜、杜仲(去皮,姜炒,去絲)、牛膝(酒浸)、續斷(以上各一兩)、萆薢(二兩)
上作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牛膝酒
治腎受風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地骨皮、五加皮、薏苡仁、川芎、羌活、甘草(以上各一兩)、海桐皮(二兩)、生地黃(十兩)
上㕮咀,用綿帛袋盛藥,入無灰酒一斗,裝於壇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盞,一日三四次,長令酒氣不絕。
一方加杜仲。
杜仲酒
治風冷傷腎,腰痛不能屈伸。
杜仲(一斤,切,生薑汁製炒,去絲)
上用無灰酒三升,浸十日,每服二三合,日四五服。一方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溫酒調服。
蒼朮湯
治濕熱腰腿疼痛。
蒼朮(五錢,去濕止痛)、柴胡(三錢,行經)、防風(一錢半,去風勝濕)、黃柏(一錢半,始得之時寒也,久不愈寒化為濕,除濕止痛)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食前服。
麻黃蒼朮湯
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腰痛,面色萎黃不澤。
麻黃、澤瀉、炒曲、白茯苓、橘皮(以上各一錢)、半夏、桂枝、草豆蔻、豬苓(以上各半錢)、黃耆(三錢)、杏仁(十個)、蒼朮、甘草(炙,以上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二至丸
治老人虛弱,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見火)、杜仲(去皮,銼炒去絲)、補骨脂(炒,以上各一兩)、鹿角(鎊)、糜角(鎊,以上各二兩)、鹿茸(酒炙)、青鹽(另研,以上各半兩)
上作細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用鹽湯或鹽酒送下。如惡熱藥者,去附子加肉蓯蓉一兩。
橘香丸
治腰痛經久不瘥。
橘核(炒)、茴香(炒)、葫蘆巴(炒)、菴䕡子(炒)、破故紙(炒)、附子(炮,各等分)
上作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鹽湯送下。
腰重痛方
上用八角茴香,炒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調下
治腰痛牽引足膝腳踝,屢用如神
杜仲(薑汁炒,去絲)、續斷、黑牽牛、破故紙、桃仁(炒,去皮尖)、玄胡索(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溫酒白湯任下。或加胡桃肉同丸,尤妙。
治腰痛方。
官桂、玄胡索、杜仲(去皮,銼,炒去絲,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用熱酒調服。
速效散
治男女腰痛不可忍者。
川楝子(取肉,巴豆五粒,去殼同炒赤,去巴豆)、茴香(鹽炒香,去鹽)、破故紙(炒,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用熱酒調服。
一方去川楝子,加官桂。
治腰痛。
降真香、檀香、沉香(共一兩重)
上用煎湯空心服,便不疼。
治腰疼方。
胡桃肉、補骨脂、杜仲(各四兩)
上㕮咀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盞煎,空心服。
散滯丸
治腰痛不可忍者。
上用牽牛,不以多少,碾取頭末,去滓不用,取大蒜,每一瓣入巴豆肉一粒在內,以濕紙裹定,煨令香熟,去巴豆將蒜研細,和牽牛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食前醋茶湯下,量虛實服。一方無巴豆,以珠砂為衣,每服二十丸,酒下,只一服便安。
神麯酒
治挫閃腰痛,不能轉側。
上用陳久神麯一大塊,燒通紅,淬老酒,去神麯,通口吞青蛾丸兩服頓愈。一方不用青蛾丸,只服酒後,仰臥片時,未效再服。
又方、治證同前。
上以茴香根同紅曲擂爛,好熱酒調服。
一方只用茴香根擂爛,好酒下立愈。雪溪傳,甚妙。
萆薢酒
治五種腰痛,連腳膝筋脈拘急痠疼。
萆薢、牛膝(各三兩)、羌活、附子(炮,去皮臍)、狗脊、杜仲(銼,炒去絲)、桂心、桑寄生(以上各二兩)
上細銼,用生絹袋盛,以酒二斗浸,密封七日後開,每於食前溫服一盞。
復春丸
治腰腳風濕勞損,手足麻痹,筋骨疼痛,老壽長服此藥,活氣血,駐顏色,補虛損。
萆薢(四兩)、甜瓜子(三兩,炒)、破故紙(炒)、杜仲(銼,炒去絲)、巴戟(去心)、牛膝(去蘆,酒浸)、葫蘆巴(炒)、木通(以上各二兩)、虎骨(酥炙)、骨碎補(去毛)、乳香(另研)、檳榔、沒藥(另研)、木香(以上各一兩半)、黑附子(一兩)、胡桃(一百個,去皮,另研細)
上為細末,入胡桃肉再研細,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附子散
治腰痛強直,不能俯仰,及筋脈拘急。
附子(炮)、當歸(銼炒,各一兩半)、防風(二兩)、杜仲(去皮,銼炒,去絲)、玄胡索、羌活(以上各一兩)、桂心(半兩)、牛膝(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張走馬家飛步丸
此係第一方筋骨藥。能去筋脈骨節手足腰背諸般疼痛、攣縮不伸之患,神效。
乳香(一兩,另研)、白芍藥、川烏(生,去皮臍)、草烏(生,去皮臍)、白膠香、木鱉子(取肉,別研,去油,以上各二兩)
上為細末,用赤小豆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木瓜湯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忌熱物片時。
沉香丸
治腎臟風虛冷滯,腰間久痛,連腿膝麻痹,或時疼痛,乏力羸瘦。
沉香、桂心、萆薢、熟乾地黃、白茯苓、海桐皮、檳榔、杜仲(去粗皮,炙黃)、石斛(去根)、牛膝、羌活、漏蘆(以上各三分)、川芎、木香、當歸(銼,微炒)、白朮、防風(以上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補骨脂(微炒,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晚間食前再服。
牛膝丸
治腰胯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飲食。
牛膝、訶黎勒(煨,用皮)、附子(炮)、當歸(銼,以上各一兩)、乾薑(炮)、川芎(各半兩)、桂心、白芍藥、白朮、羌活(以上各三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黃香熟,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煮糊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獨活散
治冷滯風氣攻刺,腰胯疼痛。
獨活、附子(炮,各一兩)、牛膝(二兩)、赤芍藥、桂心、川芎、當歸(微炒,以上各三分)、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虎骨散
治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
虎脛骨(酥炙)、敗龜(酥炙)、當歸、川芎、萆薢、牛膝、桂心、羌活(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
補骨脂丸
治腰腳疼痛不止,神效。
補骨脂(微炒)、牛膝(去苗,各三兩)、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檳榔(二兩)、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爛)
上為細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百倍丸
治男子婦人腰膝疼痛,筋脈拘急。
敗龜版、虎骨(二味,各醋浸一宿,蘸醋炙,令黃為度)、肉蓯蓉(酒浸一宿)、牛膝(酒浸一宿)乳香(別研)、沒藥(別研)、木鱉子(去殼)、骨碎補(去毛)、自然銅(醋淬七次)、破故紙(炒,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浸蓯蓉牛膝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養腎散
治腰腳筋骨疼痛,不能步履,其效如神。
蒼朮(去皮,一兩)、全蠍(半兩)、天麻(三錢)、黑附子(炮,去皮臍)、草烏(去尖,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淋黑豆酒調下。藥氣所至,麻痹少時,須臾疾隨藥氣頓愈,知是骨髓中痛,用胡桃酒調。此藥去積聚癥瘕,傷寒中風皆治。《百一選方》載:忠州太守陳逄原,因暑中取涼食瓜,至秋忽然右腰腿間疼痛,連及膝脛,曲折不能,經月右腳難於舉動,凡治腰腳藥服之無效,得此養腎散才一服,移刻舉身麻痹,不數服腳能屈伸,再一服即康寧。又本州鹽酒年四十歲,虛損,兩腳不能行步,進此藥二服,迤邐可行,三服馳走。慮祖常易簡方紏繆,謂有子弟者,忽兩足拳攣,連腰疼楚,脈弦緊甚,此證兩感,寒多於風,只投《百一選方》養腎散隨效。惠倅李參議亦嘗謂余曰:其家曾有婦人,腰腳不能轉動,用此藥即效,皆風寒兩感。
腎著湯
治居處卑濕,或雨露所襲,濕傷腎經,腰重冷痛,如帶五千錢,冷如水洗,熱物著痛方少寬,不渴,小便自利。
茯苓、乾薑(各五錢)、白朮(二錢半)、甘草(一錢,炙)
上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盞煎,不拘時服。
神應丸
治腎經不足,風冷乘之,腰痛如折,痛引背膂俯仰,或勞役傷於腎,或寢濕地,或墜墮傷損,風寒客搏,皆令腰痛。威靈仙、桂心、當歸(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或茴香湯下,婦人桂心煎湯下。
如神湯(一名舒筋湯)
治男子婦人腰痛,閃肭血滯,腹中㽲痛,產後服之,更妙。
玄胡索(微炒)、當歸、桂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溫酒調服。一方加杜仲,或加桃仁牛膝續斷亦可。
牽牛丸
治冷氣流注,腰疼不可俯仰。
黑牽牛、玄胡索(微炒)、補骨脂(三味另炒另搗,取末,各一兩)
上煨蒜研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蔥酒鹽湯任下。一方不用玄胡索,補骨脂用麩炒為末,酒糊丸。
立安散
專治腰痛。
杜仲(炒)、橘核(取仁,炒)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鹽酒調服。
神骨脂丸
治腰痛不可忍。
補骨脂(二兩,酒浸一宿,用麩炒為末入)、杏仁(湯泡,去皮尖,研)、桃仁(泡,去皮尖,研,各一兩)
上和勻,以浸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送下。
菴䕡丸
治墜墮閃肭,血氣凝滯腰痛。
菴䕡子、當歸(酒浸,焙)、威靈仙、破故紙(炒)、杜仲(炒)、桂心(以上各五錢)、乳香(別研)、沒藥(別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湯或鹽酒任下。
治腰痛如神方。
杜仲(炒,去絲)、木香(各四兩)、官桂(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此藥活血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