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醫方集解
效能
解肌透疹、痘疹熱毒
適應症
麻疹初發,或發而未透,發熱惡風,噴嚏咳嗽
處方
葛根 6 、升麻 9 、白芍 6 、甘草 3 、生薑3 ( 一日飲片量 27 公克 ) 。
傳統製劑不加生薑。
湯頭歌訣
【方源】:錢乙方
【功效】:陽明升散。
升麻葛根湯錢氏 再加芍藥甘草是
陽明發熱與頭疼 無汗惡寒均堪倚
亦治時疫與陽斑 痘疹已出慎勿使
升麻三錢、葛根、芍藥各二錢、甘草(炙)一錢。輕可去實,辛能達表。故用升、葛發散陽明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故加芍藥斂陰和血,升麻、甘草升陽解毒,故亦治時疫。及目痛、鼻乾、不得臥等證。痘疹已出者用之恐升散,重虛其表也。
醫方集解
治陽明傷寒中風,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不得臥;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三陽皆有頭痛,故頭痛屬表;六經皆有身痛,在陽經則煩痛拘急;風寒在表,故發熱惡寒;寒外束,故無汗;熱入里,故口渴;陽明脈絡鼻、俠目,故目痛、鼻乾;陽明屬胃,胃不和故臥不安;陽邪入胃,裡實表虛,故發斑。輕如蚊點為疹,重若錦紋為斑)。
升麻(三錢)、葛根、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炙。)加姜煎。如頭痛,加川芎、白芷(川芎為通陰陽血氣之使,白芷專治陽明頭痛);身痛背強,加羌活、防風(此兼太陽,故加二藥);熱不退,春加柴胡、黃芩、防風(少陽司令,柴芩少陽經藥),夏加黃芩、石膏(清降火熱),頭面腫,加防風、荊芥、連翹、白芷、川芎、牛蒡、石膏(升散解毒);咽痛,加桔梗(清肺利膈咽);斑出不透加紫草茸(音戎。紫草涼血潤腸,用茸者,取其初得陽氣,觸類升發);脈弱,加人參;胃虛食少,加白朮;腹痛,倍芍藥和之。
此足陽明藥也。陽明多氣多血,寒邪傷人,則血氣為之壅滯,辛能達表,輕可去實,故以升、葛辛輕之品,發散陽明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故用芍藥斂陰和血,又用甘草調其衛氣也(云岐子曰:葛根為君,升麻為佐,甘草、芍藥以安其中)。升麻、甘草升陽解毒,故又治時疫(時疫感之,必先入胃,故用陽明胃藥)。斑疹已出者勿服,恐重虛其表也(麻痘已見紅點,則不可服。陽明為表之裡,升麻陽明正藥,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際,宜服此湯以透其毒,不可妄服寒劑以攻其熱,又不可發汗、攻下,虛其表裡之氣。如內熱甚,加黃連、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黃芩、黃柏、玄參之類。若斑熱稍退,潮熱譫語,不大便,可用大柴胡加芒硝、調胃承氣下之)。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陽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