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五、備急方

◄◄ 回「備急千金要方」總目錄

目次

卷二十五、備急方

(凡四類)

卒死第一

(方八十七首、針灸法十首)

治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故也。治之方:

牽牛臨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著鹽汁塗面上,即牛肯舐。

又方、牛、馬屎絞取汁飲之。無新者,水和乾者亦得。(《肘後方》云:乾者以人尿解之,此扁鵲法)。

又方、炙熨斗熨兩脅下。(《備急方》云:又治屍厥。)

針灸法:

針間使各百餘息,又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廳。(《肘後方》云:又治屍厥。)

治魘死不自覺者方:

慎燈火,勿令人手動,牽牛臨其上即覺。若卒不能語,取東門上雞頭為末,以酒服之。

治卒魘死方:

搗韭汁灌鼻孔中。劇者灌兩耳。(仲景云:灌口中。)

治鬼魘不悟方:

伏龍肝為末,吹鼻中。

又方、皂莢為末,如大豆許,吹鼻中,嚏則氣通,起死回生。(《集驗方》云:治中惡。)

闢魘方:

雄黃如棗大,系左腋下,令人終身不魘。(女系右腋。)

又方、灸兩足大趾叢毛中各二七壯。(《肘後》云:華佗法,又救卒死中惡。)

治中惡方:

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肘後方》云:使目中血出佳。崔云:男左女右)。

又方、大豆二七粒為末,雞子黃並酒相和,頓服。

又方、使人尿其面上可愈。(《肘後方》云:此扁鵲法)。

又方、灸胃脘五十壯愈。

治中惡並蠱毒方:

冷水和伏龍肝如雞子大。服之必吐。

又方、豬脂二升溫,頓服之。

又方、車𨊧脂如雞子大,酒服。

治卒忤方(此病即今人所謂中惡者,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而用之):

鹽八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得吐即愈。(《備急方》云:治鬼擊。)若小便不通,筆頭七枚燒末,水和服之即通。

又方、犢子屎半盞,酒三升,煮服之。亦治霍亂。(《肘後方》治鬼擊。)

又方、書墨為末,水服一錢匕。

又方、臘月野狐腸燒末,以水服方寸匕。死鼠灰亦佳。

灸法:

治卒忤死,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余治同上方。(《備急方》云:治卒死而張目反折者。

又灸人中三壯,肩井百壯,間使七壯,巨闕百壯。

還魂湯

治卒感忤鬼擊,飛屍諸奄,忽氣絕無復覺,或已死絞,口噤不開,去齒下湯,湯入口不下者,分患人發左右捉踏肩引之,藥下復增,取盡一升,須臾立蘇方。

麻黃(三兩)、桂心(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仲景方桂不用。)

治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方:

雄黃粉一刀圭,酒服,日三,血化為水。

治鬼擊病方:

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口鼻血出,或下血,一名鬼排。

雞屎白(如棗大)、青花麻(一把)

上二味,以酒七升,煮取三升,熱服,須臾發汗,若不汗,熨斗盛火炙兩脅下,使熱汗出愈。

又方、艾如雞子大三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吹醋少許鼻中。

灸法

灸人中一壯立愈,不瘥更灸。又灸臍上一寸七壯,及兩踵白肉際取瘥。又灸,臍下一寸三壯。

治五絕方(夫五絕者,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迮,三曰溺水,四曰魘寐,五曰:產乳絕)。

半夏一兩,細下篩,吹一大豆許,納鼻中即活。心下溫者,一日亦可治。

治自縊死方:

凡救縊死者,極須按定其心,勿截繩,手抱起徐徐解之。心下尚溫者,以氍毹覆口鼻,令兩人吹其兩耳。

又方、強臥,以物塞兩耳,竹筒納口中,使兩人痛吹之,塞口旁無令氣得出,半日得噫,噫即勿吹也。

又方、搗皂莢、細辛末如胡豆大,吹兩鼻中。

又方、刺雞冠血出,滴著口中即活。男雌女雄。

又方、雞屎白如棗大,酒半盞,和灌口及鼻中佳。

又方、皂莢為末,以蔥葉吹入兩鼻中,逆出更吹。

又方、梁上塵如大豆許,各納一小竹筒中,四人各捉一筒,同時吹入兩耳兩鼻即活。

又方、尿鼻、口、眼、耳中、並捉頭髮一撮如筆管大,掣之立活。

又方、雞血塗喉下。

又方、藍青汁灌之。

又方、灸四肢大節陷大指本紋,名曰地神,名七壯。

治熱暍方:

取道上熱塵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氣通止。

又方、令暍人仰臥,以熱土壅臍上,令人尿之,臍中溫即愈。

又方、可飲熱湯,亦可納少乾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稍咽,勿頓使飽,但以熱土及熬灰土壅臍上佳。

又方、濃煮蓼,取汁三升飲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開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令湯入腹,須臾即蘇。

又方、使人噓其心令暖,易人為之。

又方、抱狗子若雞,著心上熨之。

又方、屋上南畔瓦熱熨心,冷易之。

又方、灌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地黃汁一盞服之。

又方、水半升和麵一大抄服之。

治落水死方:

以灶中灰布地,令厚五寸,以甑側著灰上,令死者伏於甑上,使頭小垂下,炒鹽二方寸匕,納竹管中,吹下孔中,即當吐水,水下因去甑,下死者著灰中壅身,使出口鼻即活。

又方、掘地作坑,熬數斛灰納坑中,下死人覆灰,溫徹即易,勿令大熱爆人,灰冷即易,半日即活。

又方、取大甑傾之,死人伏其上,令死人口臨甑中,燃葦火二七把燒甑中,當死人心下,令煙出小入死人鼻口中,鼻口中水出盡則活,火盡復益之。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甑,勿令甚熱,當令火氣能使死人心下,足得暖。卒無甑者,於岸側削地如甑,空下如灶,燒令暖,以死人著上。亦可用車轂為之,勿令隱其腹,令死人低頭水得出,並炒灰數斛令暖,以粉其身,濕更易。

又方、埋死人暖灰中,頭足俱沒,唯開七孔。

又方、倒懸死人,以好酒灌鼻中,又灌下部。又醋灌鼻亦得。

又方、灶中灰二石埋死人,以頭至足,出七孔即活。

又方、綿裹皂莢納下部中,須臾出水。

又方、裹石灰納下部中,水出盡即活。

又方、倒懸解去衣,去臍中垢,極吹兩耳起乃止。

又方、熬沙覆死人,面上下有沙,但出口、鼻、耳、沙冷濕即易。

又方、屈兩腳著生人兩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負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解死人衣,灸臍中。凡落水經一宿猶可活。

治冬月落水,凍四肢直,口噤,尚有微氣者方:

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敷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氣通,目得轉,口乃開,可溫尿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溫其心,更持火炙身,冷氣與火爭即死。

治凍爛瘡方:

豬後懸蹄以夜半時燒,研細篩,以豬脂和敷,亦治小兒。

治入水手足腫痛方:

搗生胡麻敷之。

治酒醉中酒,恐爛五臟方:

以湯著槽中漬之,冷復易,夏亦用湯。

又方、搗茅根汁,飲三升。

又方、凡醉不得安臥不動,必須使人搖轉不住,特忌當風席地,及水洗飲水交接。

治飲酒頭痛方:

竹茹五兩,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令冷,納破雞子五枚,攪勻更煮二沸,飲二升,使盡瘥。

治飲酒腹滿不消方:

煮鹽湯以竹筒灌大孔中。

治飲酒中毒方:

煮大豆三沸,飲汁三升。

又方、酒漬干椹汁服之。

治酒病方:

蔥白、豉(各二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

治飲酒房勞虛受熱,積日不食,四月中熱飲酒不已,酒入百脈,心氣虛,令人錯謬失常方:

芍藥、人參、白薇、栝蔞根、枳實、知母(各二兩)、甘草(一兩)、生地黃(八兩)、酸棗仁(半升)、茯神(三兩,《外臺》作茯苓。)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方:

大麻仁(一升)、黃芩(二兩,《肘後》、《千金翼》方俱作黃柏。)

上二味,為末,蜜和丸含之。

治酒醉不醒方:

飲葛根汁一斗二升,取醒止。(《肘後》云:治大醉連日煩毒不堪。)

飲酒令人不醉方:

柏子仁、麻子仁(各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為一服,進酒三倍。

又方、葛花、小豆花(等分)

上二味,合為末,服三方寸匕,飲時仍進葛根汁、芹汁及枇杷葉飲,並能倍酒。

又方、九月九日菊花為末,臨飲服方寸匕。

又方、小豆花葉陰乾百日,為末服之。

又方、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陰乾,為末,酒服之。

飲酒令無酒氣方:

干蔓菁根二七枚,三遍蒸,為末,取兩錢許,酒後水服。

治惡酒健嗔方:

空井中倒生草燒灰飲之,勿令知。

又方、取其人床上塵和酒飲之。

斷酒方:

柳花、臘月鼠頭灰

上二味,等分,為末,黃昏時酒服一杯。

又方、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飲酒。

又方、鸕鷀屎燒灰,水服方寸匕,永斷。

又方、蠐螬干搗末,和酒與飲,永世聞酒名即嘔,神驗。

又方、刮馬汗和酒與飲,終身不飲。

又方、虎屎中骨燒末,和酒與飲。

又方、白狗乳汁酒服之。

又方、臘月馬腦和酒服之。

又方、驢駒衣燒灰,酒飲方寸匕。

蛇蟲等毒第二

(論六首、方一百二十七首、灸法二首)

治因熱逐涼睡熟,有蛇入口中挽不出方:

以刀破蛇尾,納生椒二三枚,裹著,須臾即出。(《肘後方》云:艾灸蛇尾即出。若無火,以刀周匝割蛇尾,截令皮斷,乃將皮倒脫即出。)

治蛇入口中,並七孔中者:

割母豬尾、頭瀝血,著口中即出。

又方、以患人手中指等截三歲大豬尾,以器盛血,傍蛇瀉血口中,拔出之。

治卒為蛇繞不解方:

以熱湯淋之,無湯令人尿之。

治蛇蠍螫方:

服小蒜汁,滓敷上。(《肘後方》云:治蝮蛇螫。)

又方、熟搗葵取汁服之。

治蛇齧方:

人屎厚塗,帛裹即消。

治蛇毒方:

消蠟注瘡上,不瘥更消注之。

又方、以母豬耳中垢敷之。(《肘後方》云:牛耳中垢亦可敷之。)

治蝮蛇毒方:

以射罔塗腫上,血出即愈。

又方、生麻、楮葉合搗,以水絞去滓漬之。

又方、令婦人尿瘡上。

又方、末姜敷之,干即易。

又方、雞屎二七枚燒作灰,投酒中服之。

又方、以面圍上,令童男尿著中,燒鐵令赤,投中,冷復燒著,二三度瘥。

又方、雄黃為末敷之,日一易。

又方、鹽四兩,水一斗,煮十沸,沸定以湯浸,冷易之。

又方、紫莧搗取汁,飲一升,以滓封瘡上,以少水灌之。

又方、梳中垢如指大長一寸,尿和敷之。

又方、取合口椒同葫荽苗等分搗敷,無不瘥。

又方、用銅青敷瘡上。

又方、搗大蒜和胡粉敷之。

又方、嚼大豆葉塗之良。

又方、豬脂和鹿角灰塗之。

又方、炙梳汗出熨之。

治諸蛇毒方:

雄黃、乾薑(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和射罔著竹筒中帶行,有急用之。

入山草闢眾蛇方:

雄黃、乾薑、麝香(各等分)

上三味,搗為粗末,以小絳袋盛帶之,男左女右,蛇毒塗瘡。(《集驗方》云:如無麝香,以射罔和代之。《救急方》云:以蜜和為膏,敷螫處良。)

又方、常燒羖羊角使煙出,蛇則去矣。

治蛇螫人瘡已愈,餘毒在肉中淫淫痛癢方:

大蒜、小蒜(各一升)

上二味,合搗,以熱湯淋汁,灌瘡大良。

治蛇骨刺人毒痛方:

鐵精如大豆許,納管中,吹入瘡中良。

又方、燒死鼠為末敷之。

治眾蛇螫方:

灸上三七壯,無艾以火頭稱瘡孔大小爇之。

治虎咬瘡方:

濃煮葛根汁,洗十數遍,及搗為散,以葛根汁服方寸匕,日五,甚者夜二。

又方、青布急卷為繩,只一物,燒一頭燃,納竹筒中,注瘡口熏之妙。

又方、煮鐵令濃洗瘡。

又方、嚼生栗子塗之良。

闢虎法:

凡入山燒水牛、羖羊角,虎、狼、蛇皆走。

論曰:凡見一切毒螫之物,必不得起噁心向之,亦不得殺之。若輒殺之,於後必遭螫毒,治亦難瘥,慎之慎之。

治蠍毒方:

凡蠍有雌雄,雄者痛只在一處,雌者痛牽諸處。若是雄者,用井底泥塗之,溫則易。雌者用當瓦屋溝下泥敷之。若值無雨,可用新汲水從屋上淋下取泥。

又方、取齒中殘飯敷之,又豬脂封之,又射罔封之,又硇砂和水塗上立愈。

治蠍螫方:

若著手足,以冷水漬之,水微暖即易之。著余處者,冷水漬,故布㩉之,少暖則易。

又方、生烏頭為末,唾和敷之。

治蜂螫毒方:

取瓦子摩其上,唾二七遍,置瓦子故處。

治蜂螫方:

豬脂、蜜(各半升)、蠟(二兩)

上三味,和煎如膏,候冷以塗之。

又方、燒蜂房為末,豬膏和塗之。(《肘後方》云:先煮蜂房洗之,又燒塗之。)

又方、酥脂塗之立愈。

又方、燒牛屎灰,以苦酒和塗之。

又方、齒垢塗之。

又方、醇醋沃地,取泥塗之。

又方、嚼鹽塗之。

又方、以人尿新者洗之。

又方、尿泥塗之。

論曰:凡蠼螋蟲尿人影著處,便令人病瘡,其狀身中忽有處瘮痛如芒刺,亦如刺蟲所螫後,起細㾦㿔,作聚如茱萸子狀,四邊赤,中央有白膿如黍粟。亦令人皮肉急,舉身惡寒壯熱,劇者連起竟腰脅胸。治之法,初得之磨犀角塗上,止其毒,治如火丹法,余以武德中六月得此疾,經五六日覺心悶不佳,以他法治不愈,又有人教畫地作蠼螋形,以刀子細細盡取蠼螋腹中土,就中以唾和成泥塗之,再塗即愈,方知天下萬物相感,莫曉其由矣。

治蠼螋尿方:

羖羊髭燒灰,臘月豬脂和封之。

又方、搗豉封之。

又方、醋和胡粉塗之。

治蠼螋尿瘡方:

燒鹿角為末,以苦酒和敷瘡上,已有汁者,燒道旁弊蒲席敷之。

又方、槐白皮半斤切,以苦酒二升漬半日,刮去瘡處以洗,日五六遍,仍以赤小豆末以苦酒和敷之,燥復易。小兒以水和。

又方、嚼大麥以敷之,日三。

又方、燕窠中土,以豬脂和敷之。

又方、熟嚼梨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

又方、馬鞭草熟搗爛以敷上,燥則易之。

又方、取吳茱萸東行根下土,醋和塗之。

治三種射工蟲毒方:

論曰: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其蟲形如甲蟲(《外臺》云:正黑,狀如大飛生),無目,利耳,有一長角在口前如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人聞其在水中鉍鉍作聲,要須得水沒其口,便以口中毒射人,此蟲畏鵝,鵝能食之,其初見證有似傷寒,先惡寒噤瘮,寒熱筋急,亦似中屍,便口噤不能語,朝旦小蘇,晡夕輒劇,寒熱悶亂是其證也。如得三四日急治之,治稍遲七日死。射著人影者,不即作瘡,但惡寒噤瘮。自非其地之人不知其證,便謂傷寒,每多誤治,及成瘡似蠼螋尿,亦似瘭疽瘡。射工中瘡有三種,其一種瘡正黑如黶子,皮周邊悉赤,或衣犯之如有芒刺痛。其一種作瘡久久穿,或晡間寒熱。其一種如火灼熛起,似此者最急,數日殺人,中人頭面,又急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腰以下稍緩,不治亦死。(《備急方》云:有四種,其一種突起如癰。)

治射工中人寒熱,或發瘡在一處,有異於常者方:

取鬼臼葉一把,漬苦酒中,熟搗,絞汁,服一升,日三。

又方、取生吳茱萸莖葉一握,斷去前後取中,熟搗,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頓服。

又方、取葫荽切貼瘡,灸七壯。

又方、取蜈蚣大者一枚,火炙治為末,苦酒和敷瘡上。

又方、取赤莧菜熟搗,絞取汁,每服一升,日四五服。

又方、取白雞屎白者三枚,湯和塗中毒處。

又方、升麻(三兩)、烏扇根、犀角(各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相去如一炊頃,盡更作。

治射工中人三種瘡方:

升麻(三兩)、烏扇根(三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適寒溫盡服,滓敷瘡上。

治射工中人已有瘡者方:

取芥子搗爛,苦酒和,厚塗瘡上,半日痛便止。

又方、取狼牙葉,冬取根搗令熟,敷所中處,又飲四五合汁。

五香散

治江南毒氣惡核,射工中人暴腫生瘡方。

甲香、犀角、鱉甲、升麻、薰陸香、丁香、沉香、烏翣、青木香、川連、黃芩、羚羊角、甘草、牡蠣(各四分)、吳茱萸(三分)、黃柏(六分)

上十六味,治下篩,中射工毒及諸毒皆水服方寸匕,日二,並以水和少許洗之,仍以雞子白和塗腫上,干則易。

野葛膏

治射工惡核,卒中惡毒方。

野葛(一升)、巴豆、烏頭、川椒(各半升)、茵芋、躑躅、附子、丹砂(各一兩)、雄黃、大黃(各一兩)

上十味,治下篩,以不中水豬膏三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納丹砂、雄黃末,攪至凝,似棗核大,摩痛上,勿近眼,凡合各膏,皆無令產婦、女人、小兒、雞犬、六畜見之,唯宜清淨。

治沙蝨毒方:

斑蝥二枚熬一枚,熬為末,服一大枚,又燒一枚燒令煙絕,為末著瘡中。

又方、大蒜十枚,合皮安熱灰中炮,令熱,去皮刀斷蒜頭,取熱著毒處。

又方、麝香、大蒜

上二味,合搗,以羊脂和著小筒中帶,欲用取敷瘡上。

又方、雄黃、硃砂、恆山(各等分)

上三味,取五月五日日中時,令童子合之,取敷瘡上。

治石蛭方(山中陰濕草木上石蛭著人,則穿齧人肌膚,行人肉中,浸淫墳起如蟲行道之狀):

凡行山路草木中,常以臘月豬膏和鹽塗腳脛及足趾間趺上,及著鞋襪,蛭不得著人也。已著者,灸斷其道即愈。

治水毒方:

論曰:凡山水有毒蟲,人涉水之時,中人似射工而無物,其初得之,惡寒,微頭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焮,腰背百節皆強,兩膝痛,或翕翕而熱,但欲眠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蟲,蝕人下部,肛中生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不急治,過六七日下部出膿潰,蟲上食人五臟,熱盛毒煩,下利不禁,八九日雖良醫不能治矣。其毒有陰陽之異,覺得之,急早視其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為陽毒最急,若瘡如鯉魚齒者,為陰毒猶小緩,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欲知是中水與非者,當作五六升湯,以小蒜五升切,投湯中,消息,勿令大熱,去滓以浴之。是水毒,身當發赤斑,無是者非也。

解水毒飲子

治人急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方。

吳茱萸(一升)、生薑(切,一升半)、犀角、升麻、橘皮(各二兩)、烏梅(十四枚)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浮萍草曝乾為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梅葉、桃葉搗,絞取汁三升許,或干以少水絞取汁飲之。小兒不能飲,以汁敷乳頭與之。

又方、搗蒼耳汁,服一升,又以綿裹杖沾汁導下部,日三瘥。

又方、搗蓼一把,以酒和,絞取汁一升飲之,不過三服瘥。(《外臺》、《肘後》作梨葉)

又方、搗鹽一把,水解以塗浴面目身體令遍。

又方、搗蛇莓根為末,以飲之,並導下部,生者用汁。凡夏月行,常多齎此藥屑入水,以方寸匕投水上流無所畏,又闢射工。凡洗浴以少許投水盆中,即無毒。

治貓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方:

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燒作灰,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臘月死貓頭燒灰,水服一錢匕,日二。

針灸方見別卷中。

治貓鬼,眼見貓貍及耳雜有所聞方:

相思子、蓖麻子、巴豆(各一枚)、硃砂末(二銖)、蠟(四銖)

上五味,合搗為丸,先取麻子許大含之,即以灰圍患人,前頭著一斗灰火,吐藥火中沸,即畫火上作十字,其貓鬼並皆除矣。

治蜘蛛咬毒方

人屎敷,又油澱敷,又炮姜貼之,又猢猻屎敷之。

又方、麻油和胡粉如泥塗上,干則易之。

治馬齧人及踏人作瘡毒腫熱痛方:

馬鞭稍(二寸長)、鼠屎(二七枚)

上二味,合燒為末,以豬膏和塗之立愈。(《外臺方》云:治遂成瘡爛,經久不愈者。《肘後方》云:用馬鞭皮燒末,豬膏和塗)。

治馬齧人陰卵脫出方:

推納入,以桑皮細作線縫之,破烏雞取肝,細銼以封之,且忍勿小便即愈。

治犬馬齧,及馬骨刺傷人,及馬血入舊瘡中方:

取灰汁熱漬瘡,常令汁器有火,數易汁,勿令爛人肉,三數日漬之。有腫者,炙石熨之,日二消止。

治馬血入瘡中方:

服人糞如雞子大,復以糞敷瘡上。

又方、取婦人月水敷之神良。

治剝死馬,馬骨傷人,毒攻欲死方:

即取馬腸中屎塗之大良。

治馬汗馬毛入人瘡中,腫痛欲死方:

以水漬瘡,數易水便愈。又以石灰敷之。

又方、飲醇酒取醉即愈。

又方、燒雞毛翎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以沸湯令得所浸洗之,即瘥。

論曰:凡春末夏初,犬多發狂,必預防之。防而不免者,莫出於灸,百日之中一日不闕者,方得免難。若初見瘡瘥痛定,即言平復者,此最可畏,大禍即至,死在旦夕。凡狂犬咬人著訖,即令人狂,精神已別,何以得知?但看灸時,一度火下,即覺心中醒然惺惺了了。方知咬已即狂。此病至重,世皆輕之,不以為意,坐是死者,嘗年有之。吾初學醫,未以為業。有人遭此,將已見問吾,了不知報答,是以經吾手而死者不一,自此銳意學之,一解以來,治者皆愈,方知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此言非虛,故將來學者非只此法,餘一方皆須沉思留心作意,殷勤學之,乃得通曉。莫以粗解一二種法,即謂知訖,極自誤也。

凡猘犬咬人,七日輒應一發,三七日不發則脫也。要過百日乃得免耳。每到七日輒當搗韭汁飲一二升,又當終身禁食犬肉、蠶蛹,食此即發,死不可救矣。瘡未愈之間,禁食生魚及諸肥膩冷食,但於飯下蒸魚,及肥器中食便發。不宜飲酒,能過一年乃佳。(《集驗方》云:若重發者,生食蟾蜍鱠絕良,亦可燒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齧毒便為之,則於後不發也)。

治猘犬毒方:

頭髮、蝟皮(各等分)

上二味,燒灰水和飲一杯服之。口噤者,折齒納藥。

又方、搗地榆,絞取汁塗瘡,無生者可取乾者,以水煮汁飲之,亦可末服,為方寸匕,日三,兼敷上,過百日止。

又方、搗韭絞取汁,飲一升,日三,瘡愈止,亦可治愈後復發者。

又方、刮虎牙若骨,服方寸匕。(《小品方》云:刮狼牙或虎骨末服,已發狂如猘犬者服即愈)。

又方、燒虎骨敷瘡及熨。又微熬杏仁搗研,取汁服之良。又取燈盞殘油灌瘡口,皆禁酒、豬魚肉、生菜。

又方、用韭根一握,故梳二枚,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桃東南枝白皮一握,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吐出犬子。

又方、取猘犬腦敷上後,不復發。

又方、蝦蟆灰以粥飲服之。

又方、服莨菪子七枚,日一。

又方、梅子末,以酒服之。

又方、以豆醬清塗之,日三四。

治狂犬齧人方:

蛇脯一枚,炙去頭,搗末,服五分匕,日三。又燒末納瘡孔中。

又方、搗莨菪根和鹽敷,日三。

又方、青布浸汁,服三升。

又方、取驢尿一二升飲之。

治凡犬齧人方:

熬杏仁半升令黑,研成膏敷之。

又方、取灶中熱灰以粉瘡,帛裹系之。

又方、鼠屎為末,臘豬膏和敷之。(《外臺方》云:鼠一枚,豬膏煎敷之。)

又方、飲生薑汁一升。(《小品方》云:治狂犬咬)。韭汁亦佳。(《外臺方》云:亦治已瘥後復發者。)

又方、水洗瘡任血出,勿止之,水洗不住,取血自止,以綿裹之瘥。

又方、以沸湯和灰壅瘡上。

又方、燒犬尾為末,敷瘡,日三。

又方、以頭垢少少納瘡中。

又方、火炙蠟以灌瘡中。

又方、以熱牛屎塗之佳。

又方、以苦酒和灰塗瘡中。

灸法

凡猘犬所齧未盡其惡血毒者,灸上一百壯,已後當日灸一壯,若不血出,刺出其血,百日灸乃止。禁飲酒及豬犬肉。

治豬齧方:

松脂煉作餅上貼之。

又方、以屋溜中泥塗。

諸般傷損第三

(論一首、方九十二首)

論曰,凡被打損,血悶搶心,氣絕不能言可擘開口,尿中令下咽即醒,又墮車落馬,及車輾木打已死者,以死人安著,以手神掩其口鼻眼上,一食頃活,眼開與熱小便二升。

治被打擊,頭眼青腫方:

炙肥豬肉令熱,拓上。(《肘後方》云:治血聚皮膚間不消散者。)

又方、牆上朽骨,唾於石上研磨塗之。干即易。

又方、炙豬肝貼之。

又方、新殺羊肉。乘熱封之。

又方、大豆黃為末,水和塗之。

治被打傷破,腹中有瘀血方:

蒲黃(一升)、當歸、桂心(各二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方、劉寄奴、延胡索、骨碎補(各一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復納酒及小便各一合,溫熱頓服。

又方、䗪蟲、虻蟲、水蛭(各三十枚)、桃仁(五十枚)、桂心(二兩)、大黃(五兩)

上六味,㕮咀,以酒水各五升,煮取三升,分五服。

又方、生地黃汁三升,酒一升半,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肘後方》治從高墮下,瘀血脹心,面青短氣欲死。)

又方、莨菪子為末敷瘡上。

白馬蹄散

治被打腹中瘀血,並治婦人瘀血,化血為水方。

白馬蹄燒令煙盡,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治被毆擊損傷聚血,腹滿煩惱悶方:

豉一升,以水三升,煮三沸,分再服,不瘥重作。更取麻子煮如豉法,不瘥,更煮豉如上法。

治有瘀血,其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短氣方:

甘草(一兩)、茯苓(二兩)、杏仁(五十枚)

上三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二服。

治從高墮下,傷折疾痛,煩躁啼叫不臥方:

取鼠屎燒末,以豬膏和塗痛止,急裹之。

治從高墮下,及為木石所迮,或因落馬,凡傷損血瘀凝積,氣絕欲死,無不治之方:

取淨土五升蒸令溜,分半,以故布數重裹之,以熨病上勿令大熱,恐破肉,冷則易之,取痛止即已。凡有損傷,皆以此法治之神效。已死不能言者,亦治。

治墮車馬間,馬鞍及諸物隱體肉斷方:

以酢和曲塗之。

當歸散

治落馬墮車,諸傷腕折臂腳痛不止方。

當歸、桂心、蜀椒、附子(各二分)、澤蘭(一分)、芎藭(六分)、甘草(五分)

上七味,並熬令香。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凡是傷損皆服之,十日愈,小兒亦同。(《救急方》云:治墮馬落車被打傷,腕折叫喚痛聲不絕,服此散呼吸之間不復大痛,十三日骨筋相連。)

黃耆散

治腕折方。

黃耆、白芍(各三兩)、當歸、乾地黃、附子、續斷、桂心、乾薑、通草(各二兩)、大黃(一兩)、烏頭(半兩)、蜀椒(一合)

上十二味治下篩,先食酒服五分匕,日三。(《千金翼》無大黃)。

治折骨斷筋方:

乾地黃、當歸、羌活、苦參(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腕折骨損,痛不可忍方:

以大麻根及葉搗汁,飲一升。無生麻,煮乾麻汁服,亦主墜墮撾打瘀血,心腹滿短氣。

治被傷筋絕方:取蟹頭中腦及足中髓熬之,納瘡中筋即續生。

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筋傷蹉跌方:

生地不限多少熟搗,用敷所損傷處。(《肘後方》云:《小品方》爛搗熬之,以裹傷處,以竹片夾裹令遍,縛令急,勿令轉動,一日可十易,三日瘥,血聚在折處,以刀子破去血。)

治四肢骨碎筋傷蹉跌方:

以水二升,漬豉三升,取汁服之。

鹿角散

治同前。

鹿角搗篩,灑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筋骨傷初破時,以熱馬屎敷之無瘢。

又方、大豆二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以醇酒六七升合和豆汁服之,一日盡,如湯沃雪。(《肘後方》云:治墮迮瘀血,無大豆,用小豆亦佳。)

又方、羊腦(一兩)、發灰、胡粉、胡桃脂(各半兩)

上四味,搗和調如膏敷上,以生布裹之。

治頭破腦出,中風口噤方:

大豆一升熬去腥,勿使太熟,搗末,熟蒸氣遍合甑下盆中,以酒一斗淋之,溫服一升,覆取汗,敷杏仁膏瘡上。

黑大豆淋酒,即大豆紫湯法。

大豆紫湯

治被傷風入四體,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或產婦墮胎,凡得此者,大重不過五劑。(方見第三卷婦人產後中風門。)

膠艾湯

治丈夫從高墮下傷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崩中皆主之方。

阿膠、艾葉、乾薑(各二兩)、芍藥(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二服,羸人分三服。兼主女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虛喘腹中絞痛。下血不止者,服之悉愈。

大膠艾湯

治男子傷絕,或從高墮下傷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者方。

阿膠、艾葉、甘草、當歸、芎藭(各二兩)、乾薑(一兩)、芍藥、地黃(各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再服,羸人分三服,此湯治婦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虛喘欲死,腹中急痛,下血不止者神良。

竹皮湯

治為兵杖所加,木石所迮,血在胸背及脅中,痛不得氣息方。

青竹茹、亂髮灰(各如雞子大,二枚)

上二味,於炭火上炙令焦燥,合搗下篩,酒一升,煮三沸,一服盡之,三服愈。

治墮馬落車,顛仆崩血,腹滿短氣方:

大豆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豆,一服令盡,劇者不過三作。

治墮落車馬間,心腹積血,吐唾無數方:

干藕根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如無,取新藕搗汁服之。

桃仁湯

治從高墮下,落大木車馬間,胸腹中有血,不得氣息方。

桃仁(十四枚)、大棗(二十枚)、大黃、硝石、甘草(各一兩)、蒲黃(一兩半)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絞去滓,適寒溫服盡之,當下,下不止,漬麻汁一杯,飲之即止。

又方、治腹中瘀血,痛在腹中不出,滿痛短氣,大小便不通方。

桃仁、䗪蟲(各三十枚)、荊芥(五分)、大黃、芎藭(各三兩)、當歸、桂心、甘草(各二兩)、蒲黃(五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治墮落瘀血方。

桃仁(五十枚)、水蛭、虻蟲(各二十枚)、甘草、桂心、當歸(各二兩)、芒硝(三兩)、大黃(四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深師方無芒硝。)

治腕折瘀血方:

桃仁(四十枚)、亂髮(一握)、大黃(如指節大一枚)

上三味,以布方廣四寸,以繞亂髮燒之,㕮咀桃仁、大黃,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血盡出。(《肘後方》云: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用大黃三兩,緋帛如手大燒灰,亂髮如雞子大燒灰,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敗蒲席一握,長三寸切,甘草一枚如中指節,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別銼敗蒲席半領煎湯以浴,衣被重覆,服藥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又方、桃仁(六十枚)、大黃(六兩)、桂心(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當下血瘥。

蒲黃散

治從高墮下,有瘀血方。

蒲黃(八兩)、附子(一兩)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增之,以意消息。

又方、治腕折瘀血方。

蒲黃(一升)、當歸(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備急方》云:主久宿血在諸骨節及外不去者,二味等分)

又方、取菴䕡草汁飲之,子亦可服。

又方、凡被打及產後惡血,一切血皆煮續骨木汁二升飲之。

從高墮下崩中方:

當歸、大黃(各二分)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杖瘡方:

石灰(七斤)、新豬血(一升)

上二味,和丸,熟燒之破,更丸,燒三遍止,為末敷上。

又方、釜月下土為細末,以油和塗訖,臥羊皮上。

又方、服小便良。

治竹木刺在皮中不出方:

羊屎燥者燒作灰,和豬脂塗刺上,若不出重塗,乃言不覺刺出時(一云用干羊屎末。)

又方、薔薇灰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十日刺出。

又方、酸棗核燒末服之。

又方、鑿柄燒灰酒服,二寸匕。

又方、頭垢塗之即出。

治刺在肉中不出方:煮山瞿麥汁飲之,日三瘥止。

又方、用牛膝根莖生者並搗,以敷之即出。瘡已合,猶出也。

又方、白茅根燒末,以膏和塗之,亦治瘡因風致腫者。

又方、鹿角燒末,以水和塗之立出,久者不過一夕。

又方、嚼白梅以塗之。(《肘後方》用烏梅。)

又方、嚼豉塗之。

又方、溫小便漬之。

治久刺不出方:

服王不留行即出,兼取根為末貼之。

治惡刺方:

苦瓠開口,納小兒尿,煮兩三沸浸病上。

又方、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復易,神方也。

又方、李葉、棗葉合搗,絞取汁點上即效。

又方、濃煮大豆汁漬,取瘥。

治惡刺,並狐尿刺方:

以烏父驢尿漬之。

又方、溫白馬尿漬之。

治因瘡腫痛劇者,數日死或中風寒,或中水,或中狐尿刺主之方:

燒黍穰,牛馬屎,生桑條,取得多煙之物燒熏,汁出愈。

又方、熱蠟納瘡中,新瘡亦善。

又方、以鳧公英草摘取根莖白汁塗之,多塗為佳,瘥止。

治瘡中水腫方:

胡粉、炭、白灰、(各等分)

上二味,脂和塗瘡孔上,水出痛止。

治手足卒中刺,中水毒方:

搗韭及藍青置上以火炙,熱徹即愈。

治瘡因風致腫方:

櫟木根皮一斤濃煮,納鹽一把漬之。

治破傷風腫方:

厚塗杏仁膏,燃麻燭遙灸之。

治因瘡腫痛者,皆中水及中風寒所作腫,入腹則殺人方:

溫桑灰汁漬,冷復溫之,當令熱,神秘。

治刺傷中風水方:

服黑牛熱尿,一服二升,三服即止。

又方、蠟一兩熱炙熨,薄裹上,令水出愈。

又方、魚目燒灰敷之。

又方、熱煮韭拓之。

又方、刮箭羽下漆塗之。

治瘡犯露腫方(凡八月九月中刺,手足犯惡露腫,殺人不可輕):

生桑枝三枚,納煻灰中推引令極熱,斫斷,正以枝頭著瘡口上,熱盡即易之,盡三枚則瘡自爛,仍取薤白搗,綿裹著熱灰中,使極熱,去綿取薤白敷瘡上,以布帛急裹之,若有腫者,便取之,用薤白最佳。

治漆瘡方:

生柳葉三斤細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適寒溫洗之,日三。(《肘後方》云:老柳皮尤妙。)

又方、以磨石下滓泥塗之,取瘥止,大驗。

又方、濃煮鼠查葉以洗瘡上,亦可搗葉取汁塗之。

又方、爛搗七姑草封之。(《救急方》用七姑草和芒硝塗之)。

又方、取豬膏塗之。

又方、貫眾為末以塗上,干以油和之即愈。

又方、蓮葉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瘡上,日二。

又方、羊乳汁塗之。

又方、礬石著湯中令消,洗之。

又方、芒硝五兩湯浸以洗之。

又方、宜啖豬肉嚼穄谷塗之。

火瘡等證第四

(論二首、方六十九首)

論曰:凡火燒損,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初被火燒,急向火更炙,雖大痛強忍之。一食久即不痛,神驗。治火燒悶絕不識人,以新尿冷飲之,及冷水和蜜飲之,口噤撬開與之,然後以下方治之。

治火瘡方:

梔子(四十枚)、白蘞、黃芩(各五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油一升合煎,令水氣歇,去滓待冷,以淋之,令溜去火熱毒,則肌得寬也。作二日,任意用膏敷,湯散治之。

又方、熬油麻為末,和梔子仁塗之,唯厚為佳,若已成瘡者,燒白糖灰粉之,即燥立瘥。

治火燒瘡方:

死鼠頭一枚,以臘月豬膏煎,令消盡,以敷,干即敷之瘥,亦治小兒火瘡。

治火瘡敗壞方:

柏白皮切,以臘月豬膏合淹相得,煮四五沸,色變去滓,敷瘡上。(《肘後方》云:用桃白皮。)

又方、柏白皮、蛇銜、生地黃、梔子仁、黃芩、苦竹葉(各一分)

上六味,㕮咀,以羊髓一斤半煎三上三下,去滓,冷以敷之。(《藥驗方》用生地黃四兩)

又方、以榆白皮嚼熟塗之。

治湯沃人肉爛壞方:

杏仁、附子(各二兩)、甘草(一兩)、羊脂(五兩)、松脂(雞子大)

上五味,㕮咀,以不中水豬膏五兩煎,塗之。

灸瘡

灸及湯火所損,晝夜啼呼,止痛滅瘢方:

羊脂、松脂(各二分)、豬膏、蠟(各一分)

上四味,取松脂破銚中,切脂嚼蠟著松明上,少傾微火令滓皆消,以杯承汁敷之。

治灸瘡方:

甘草、當歸(各一兩)、胡麻(《外臺》用胡粉)、羊脂(各六分)

上四味,㕮咀,以豬膏五合煎,去滓敷之。

又方、松脂(五兩)、蠟(三兩)

上二味,合煎塗紙貼之,日三。

又方、取車𨊧脂塗上。

又方、凡灸瘡不瘥,日別灸上六七壯自瘥。

治灸瘡腫痛急方:

搗灶下黃土,以水和煮令熱漬之。

治灸瘡中風冷腫痛方:

但向火炙之,瘡得熱則瘡快至痛止,日六七,炙愈。

薤白膏

治灸瘡生肉止痛方。

薤白、當歸(各二兩)、白芷(一兩)、羊髓(一斤)

上四味,㕮咀合煎,以白芷色黃藥成,去滓敷之,日三。

又方、治灸瘡膿壞不瘥方。

薤白(一握)、胡粉、石灰(各一兩)、臘月豬膏(一升)

上四味,先煎薤白令黃去之,綿裹石灰煎數沸去之,次入胡粉納膏中,令調塗故布貼上,日三。

又方、石灰一兩,搗篩,豬脂和令相得,微火煎數沸,以暖湯先洗瘡訖,以布裹灰熨瘡上,三過,便以藥貼瘡上,灸之,又搗薤敷之。

又方、白蜜(一兩)、烏賊骨(二枚,一方作一兩)

上二味,相和塗之。

治針灸瘡血出不止方:

燒人屎灰敷之。

又方、死蜣螂為末,以豬膏和塗之。

金瘡

論曰:治金瘡者,無大小冬夏。及始初傷血出。便以右灰厚敷裹之,即止痛,又速愈,若瘡甚深,未宜速合者。納少滑石,令瘡不時合也。凡金瘡出血,其人必渴,當忍之,啖燥食並肥膩之物以止渴,慎勿鹹食,若多飲粥及漿,犯即血動溢出殺人。又忌嗔怒、大言笑、思想、陰陽行動、作勞、多食酸鹹,飲酒熱羹、臛輩,瘡瘥後猶爾,出百日半年乃可復常也。

治金瘡大散方:

五月五日平旦,使四人出四方,各於五里內採一方草木莖葉,每種各半把,勿令漏脫一事。日正午時細切,碓搗並石灰極爛熟,一石草斷一斗石灰,先鑿大實中桑樹令可受藥,取藥納孔中,實築令堅,仍以桑樹皮蔽之,以麻搗石灰極密泥之,令不泄氣。又以桑皮纏之使牢,至九月九日午時取出,陰乾,百日藥成搗之,日曝令乾,更搗,絹篩貯之。凡一切金瘡傷折出血,登時以藥封裹治使牢,勿令動轉,不過十日即瘥,不腫不膿,不畏風。若傷後數日始得藥,須暖水洗令血出,然後敷之,此藥大驗。平生無事宜多合,以備倉卒,金瘡之要無出於此,雖突厥質雄黃末未能及之。(《肘後方》云:用百草心,五月五日作,七月七日出。)

又方、燒乾梅為炭,搗末,敷之一宿即瘥,亦治打傷。

又方、磁石搗末敷之,止痛斷血。

又方、取桑白汁塗,桑白皮裹之,或石灰封之妙。

又方、麻葉三斤,以水三升熟煮,取二升為一服。

又方、飲麻子汁數升。(《小品方》云:治毒箭所傷。)

又方、蚯蚓屎以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杏仁、石灰為細末,以豬脂和封之。(亦主犬、馬、金瘡大良。)

治金瘡血出不止方:

煮桑根十沸,服一升即止。

又方、搗車前汁敷之,血即絕,連根取用亦效。

又方、柳絮封之。

又方、以蜘蛛幕貼之,血即止。

又方、飲人尿五升愈。

內補散

治金瘡出血多,虛竭方。

蓯蓉、芍藥、甘草(各四兩)、蜀椒(三兩)、乾薑(三兩)、當歸、芎藭、桂心、黃芩、吳茱萸、人參、黃耆、厚朴(各一兩)、白芨(一兩《古今錄驗》作桑白皮。)

上十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當歸(三兩)、乾薑(三分)、芍藥、辛夷(各五分)、甘草(二分)

上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治金瘡內漏血不出方:

牡丹皮為末,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治金瘡內漏方:

還自取瘡中血著杯中,水和服之愈。

又方、蒲黃(二兩)、七月七日麻勃(一兩)

上二味,為末,酒服一錢匕,日三夜二。

二物湯

治金瘡腹中瘀血方。

大麻子(三升)、大蔥白(二十枚)

上使數人各搗令熟,著水九升,煮取一升半,頓服,若血出不盡,腹中有膿血,更合服,當吐膿血。

內塞散

治金瘡方。

黃耆、當歸、芎藭、白芷、乾薑、黃芩、芍藥、續斷(各二兩)、附子(半兩)、細辛(一兩)、鹿茸(三兩)

上十一味,治下篩,先食酒服五分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

治金瘡煩滿方:

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漬之。熬令燥,復漬,滿三日,令色黑,服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苦痛方:

楊木白皮熬令燥,為末,服方寸匕,日三,又以敷瘡愈。

治金瘡苦刺痛不可忍,百治不瘥者方:

蔥一把以水三升,煮數沸,取漬洗止痛良。

治金瘡煩痛,大便不利方:

大黃、黃芩

上二味,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

續斷散

治金瘡中筋骨方。

續斷(五兩)、細辛、蛇銜、地榆、乾地黃(各四兩)、當歸、芍藥、芎藭、蓯蓉(各三兩)、

人參、甘草、附子(各二兩)、乾薑、蜀椒、桂心(各一兩半)

上十五味,治下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治金瘡腸出方:

磁石、滑石、鐵精(各三兩)

上三味,為末,粉腸上,後用磁石末,飲服方寸匕,日五夜二,腸即入。

又方、取人屎干為末,粉腸即入。

治被傷腸出不斷者方(《肘後方》云:治腸出欲燥,而草土著腸者):

作大麥粥取汁洗腸推納之,常研米粥飲之,二十日稍稍作強糜,百日後可瘥。

地黃膏

治金瘡、火瘡、灸瘡不能瘥者方。

生地(一升切,搗絞取汁三合)。薰陸香、松脂、杏仁、蠟(各二兩)、羊腎脂(五合)、烏麻油(二升)、石鹽(一兩,研如粉)

上八味,先下蠟,微火令消,次納羊脂令消,次下油,次下松脂,次下杏仁,次下薰陸,次下生地汁,次下石鹽,以微火煎,令生地汁水氣盡,以綿濾停凝,一切諸瘡初傷皆用敷之,日三夜二,慎生冷、豬、雞、魚肉。此膏治瘡法,先除惡肉不著痂,先從內瘥,乃至平復無痂,不畏風,不膿,大妙。

治金瘡血出不止方:

蒲黃(一斤)、當歸(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取蔥葉炙取汁,塗瘡上即止。若為婦人所驚者,取婦人中衣火炙令熱,以熨瘡上。

又方、取豉三升熱湯漬,食頃絞去滓,納蒲黃三合,頓服,及作大豆紫湯服之。(方見第二卷婦人門)。

治金瘡箭在肉中不出方:

白蘞、半夏(等分)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瘡淺十日出,瘡深二十日出,終不住肉中。

治箭鏃及諸刀刃在咽喉胸膈,諸隱處不出者方:

丹皮(一分)、白鹽(二分,《肘後》作白蘞)

上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出。

治卒中箭不出,或肉中有聚血方:

取女人月經布燒灰屑,酒服之。

又方、取栝蔞汁塗瘡上即出。

又方、酒服瞿麥末方寸匕,日三,瘥。

又方、煎地黃汁作丸服之,百日箭出。

又方、多飲葛根汁,並治一切金瘡。

又方、搗葛根汁飲之。又葛白屑熬黃,敷瘡止血。

又方、煮蘆根汁,飲三升。

又方、貝齒末服一錢匕。

又方、雄黃為末敷之,當沸汁出愈。

又方、納鹽臍中灸之。

治中射罔箭方:

藍子(五合)、升麻(八兩)、王不留行、甘草(各四兩)

上四味,治下篩,冷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又以水和塗瘡,干易之。

治毒箭所中方:

搗藍汁一升飲之,並敷瘡上。若無藍,取青布漬絞汁飲之,並淋瘡中,鏃不出,搗死鼠肝塗之。

治針折入肉中方:

刮象牙為末,水和,聚著折針上即出。

又方、以鼠腦塗之。

又方、磁石吸鐵者,著上即出。

Tags: